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湘潭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语言文学考试大纲.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潭大学 201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 代码 科目 名称 考试 大纲 文学概论 绪论 (1 ) 文艺学的三个分支 (2 ) 文学理论的学科发展史 (3 )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 (4 ) 文学理论的特性 第一 编 文学 本质论 第 一章 文 学本 质 (一) 、历史上的本质观 1 生活反映论文学本质观:摹仿说、镜子说、再现说; 2 情感欲望论文学本质观:情感说、游戏说、欲望说; 3 语言形式论文学本质观:形式说、结构说、符号说; (二 ) 、文学 本质的 界定 : 生 活 源泉、 实践本位 、 审 美 属性 、语言 活 动。 第 二章 文 学活 动 (一)文学活动的特征: 1 形象性; 2 情感性; 3 虚拟性; 4 非功利性; (二)文学活动的系统构成: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媒介。 第 三章 文 学语 言 (一)日常语言与文学语言的关系; (二)文学语言的特性: 1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 2 文学语言的审美性; 3 文学语言的模糊性; 4 文学语言的暗示性; 5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 第四 章:文 学 审美 文学的诸种审美价值功能: 1 认识的; 2 教育的; 3 娱乐的; 4 审美的。 第二 编 文学 文本论 第5 章 文 学文 本(1 ) 、文学文本的概念 1 文本与文学文本; 2 文学文本的内涵; 3 文学文本与文学作品比较; (2 )文学文本理论的发展 1 俄国形式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2 英美新批评文本理论内涵; 3 结构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4 解构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5 接受反应文本理论内涵; 6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本理论内涵; (3 )文学文本的结构分析:文学文本的结构、语言组织。 第6 章 :文学 体裁 (1 )文学体裁的分类方法:“ 二分法” 、“ 三分法” 、“ 四分法” ; (2 )文学体裁的传统类型: 1 诗歌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2 小说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3 戏剧文学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4 散文概念及其审美特征; (3 )文学体裁的现代发展:影视文学、网络文学。 第七 章:文 学 形态 (一)文学形态概念 1 文学形态的形象性特征; 2 文学形态的情感性特征; 3 文学形态的语言性特征; (2 )形象与典型 1 文学形象的概念; 2 文学典型的概念; (3 )意象与意境 1 文学意象的内涵与特征; 2 文学意境的内涵与特征; 。 第8 章 :文学 潮流 (1 )文学风格 1 文学风格的话语史; 2 文学风格的内涵; 3 文学风格的特点; 4 文学风格的形成; 5 文学风格的表现; (2 )文学流派 1 文学流派的含义;2 文学流派的成因; 3 文学流派的类型; ( 3 ) 文学思潮 :文学 流派、 创作 方法、 政治思 潮、哲学 思 潮 等 与文 学思潮的关系。 第三 编 文学 主体论 第9 章 文 学创 作主体 (1 ) 创作主体界说: 文学创作客体、 文学创作主体、 作者身份变迁; (2 )创作机制 1 感觉与知觉的概念及其特征; 2 记忆与表象概念及其特征; 3 情感与想象概念及其特征; 4 灵感与思维概念及其特征; (3 )创作过程:素材积累、艺术构思、语言传达等的特征; (4 )创作原则 1 现实主义内涵及其特征; 2 浪漫主义内涵及其特征; 3 现代主义内涵及其特征。 第10 章: 文学接 受 主体 (1 )接受主体的概念 1 作为作品价值的实现者接受主体; 2 作为读者和批评家接受主体; 3 接受与创作的互动; (2 )接受心理机制的特征: 1 充满联想和想象; 2 饱含着丰富的感情; 3 渗透着理性的思考; (3 )接受过程的特征 1 作品感知; 2 审美体味; 3 艺术领悟; 4 理性评析; (4 )接受方式的特征 1 文学欣赏的创造性; 2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3 文学批评的理性; 4 文学批评的科学性。 第 四编 : 文学文 化论 第11 章 文学 的传播 视域 ( 1 ) 文学媒介 :文学 媒介的 类型 、构成 、优先 原则及文 学 新 媒 介与 文学新形态; (2 ) 文学传播 : 文学传播活动及其变迁 、 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体 裁、文学传播媒介与文学类型、 电子传播媒介影响下的文学 、 网络传播与 超文本; ( 3 ) 传播与文 学场: 传统视 域下 的文学 场、传 播视域下 的 文 学 场、 新文学场的文化权力。 第12 章 :文 学 的文化 研究 ( 1 ) 文化研究 述往: 文化研 究的 缘起、 文化主 义的重点 、 中 国 的文 化研究; ( 2 ) 文化研究 与文学 批评: 文学 与文化 的相互 关照、文 化 研 究 的批 判性议题、反思文学学科本身。 试卷结构: 1 考试时间:18 0 分钟 2 满分:15 0 分 3 题型结构: (1 )名词解释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赏析题湘潭大学 2015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 代码 科目 名称 考 试 大 纲 现代汉语 第一 章 绪论 1 现代汉语的广狭含义; 2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概念; 3 现代汉语主要方言区; 4 现代汉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的主要特点; 5 现代汉语的国内国际地位; 5 国家制定的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等有关的新时期 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 第二 章 语音 1 语音的三大属性和语音四要素; 2 音素、音位、音节和声母、韵母、声调等语音单位; 3 元音、辅音、声母、零声母、韵母、四呼、声调、调类、 调值、音节、音变、去声变调和 “一、不”变调、 “啊”变调、语 调等概念; 4 辅音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5 韵母的类型及其结构; 6 汉语拼音方案和国际音标; 7 汉语音节结构及其特点; 8 汉语音节拼写规则; 9 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 10 轻声词的类型及轻声的作用; 11 儿化的规律和作用。 第三 章 文字 1 文字、 汉字、 字体、 笔画、 笔顺、 独体字、 合体字、 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偏旁、部首、部件、声旁(声符 ) 、形旁(意 符) 、错别字、异读字、异体字、正字法的概念; 2 汉字形音义的关系; 3 现代汉字与语言的关系; 4 汉字形体演变规律; 5 汉字的结构规律,包括笔画种类及组合方式;笔顺规则; 常见的汉字结构模式等; 6 现代汉字造字法; 7 汉字的整理和标准化规范化; 8 运用汉字结构方式分析汉字的构造; 9 书写规范汉字,能识别、纠正错别字。 第四 章 词汇 1 词汇、 语素 、 词、短语、固定短语、 单纯词 、 合成词、词 义、 理性义、 色彩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 形象色彩、 义项、基 本义、转义、引申义、比喻义、单义词、多义词、同音词、义素、 语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 同义词、 反义词、 语境、基本词汇、文言词、 历史词、 方言词、外 来词、熟语、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词汇规范化等基本概念;2 语素辨认替代法; 3 语素组合能力的类型; 4 构词的类型; 5 复合式和附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 6 词义的性质和分类; 7 义项的分类 8 词义引申的方式; 9 义素分析的方法与步骤; 1 0 语义场的类型; 1 1 同义词的差异与辨析; 1 2 反义词不平衡现象的分析; 1 3 同音词的作用; 1 4 新词与生造词的区别; 1 5 语境对词义的影响; 1 6 熟语的类型与表达功能; 1 7 成语的特征、构造和来源; 1 8 词义的诠释; 1 9 词汇的构成及其特点 2 0 发展变化的类型; 2 1 词义的演变途径; 2 2 词汇规范化的主要原则。 第五 章 语法 1 语法和语法体系的概念; 2 语法的性质; 语素、 词、短语、 句子等语法单位和主语、 谓语等句法成分的 基本概念; 3 词类划分的标准; 4 各类实词的语法功能; 5 虚词的特点及其语法意义; 6 易混词类的辨识与区分; 7 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功能类型; 8 多义短语的语法分析; 9 复杂短语的层次分析; 1 0 各类句法成分的构成材料、意义类型及其区别特征; 1 1 句子的语气类型及其功能; 1 2 句型与句式的特点及辨识; 1 3 “把”字句等几种常用句式的含义与特点 1 4 句子的成分分析与变换分析; 1 5 句法结构的语义关系、语义指向、语义特征分析; 1 6 常见的句法失误分析; 1 7 复句的各种类型和多重复句的分析; 1 8 单句与复句的区别; 1 9 复句中常见错误分析和修改; 2 0 句群的类型和多重句群的切分。第六 章 修辞 1 修辞的三个含义、同义句式的概念; 2 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3 修辞同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4 词语意义的锤炼; 5 词语色彩鲜明的具体表现; 6 词语声音的锤炼; 7 句式选择的主要依据; 8 长句化短的常见方法; 9 运用被动句更为合适的类型; 10 口语句式与书面语句式的不同表现; 11 长句和短句、 整句和散句、 主动句和被动句、 肯定句和否 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各类修辞句式的含义与修辞功能; 12 比喻、比拟、借代、 拈连、夸张、双关、仿词、反语、 婉曲、 设疑、 对偶、 排比 、 层递、 顶真、 回环 、 对比、 映衬、 反复 、 设问、反问等二十种辞格的含义、基本类型与使用规律; 13 比拟与比喻、借代与 借喻、语义双关与借喻、设疑与省 略、 设疑与反语、 排比与对偶 、 层递与排比 、 顶真与回环、对比与 对偶、衬托与对比、设问与反问等相关辞格的同异辨析; 14 辞格的综合运用构成 的连用、兼用和套用等三种类型的 含义与特点; 15 辞格综合运用的修辞效果分析; 16 修辞常见失误的分析与修改; 17 语体的构成及类别; 18 公文语体、科技语体 、政论语体和文艺语体的特点与功 能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