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学位博士招考说明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学位博士招考说明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学位博士招考说明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学位博士招考说明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院 2020年 学术学位 博士 “申请 -考核 ”制 招考说明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之一的华中工学院建校时创办的院(系)之一,其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是首批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现有热能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6 个二级学科。具有以煤燃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煤炭清洁低碳发电技术研发中心、能源动力装置节能减排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9个国家级工程实践中心等为支撑的学科体系。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授 54 人、副教授 58 人,专任教 师具有学 历高、多 样性和国际化的基本特征,博士化率达 97%,境外获博士学位者占 30%,78%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经历, 55 人次入选各类优秀人才计划。自 2012 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名列国内工程热物理及动力工程学科前列,国际合作成果显著。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首批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并获得滚动支持,教育部首批“ 985”工程创新团队。 学院牵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 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近五年获省部级一等奖 9 项,二 等奖 4 项 ; 发表和出版了大量高水平论文和专著,近五年被 SCI 收录的论文 100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 余项。其中 LBM 和煤燃烧相关学科发表论文名列全球第一,近十年发表论文引用对学校工科进入 ESI 前千分之一贡献名列全校第一,论文单篇最高他引2000 余次,位列全校第一。学院已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20 多个国家的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与联合培养学生。 我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下设 6 个主要学科研究方向,各方向围绕学科前沿发展和国家重大需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 究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研究方向: 1工程热物理 2热能工程 3动力机械及工程 4流体机械及工程 5制冷及低温工程 。 6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2020 年 学术型博士 比例一般为:直博 20%、硕博连读 50%、申请考核制 30%,无统一公开招考生。本学科不招收同等学力 考生。 招生专业目录 类型 学科(类别)及 研究方向 申请 条件 学 术 学 位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00) 1符合我校博士生招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2英语水平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1)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CET-6) 成绩达到 450分及以上;或全国高校英语专业八级考试( TEM-8)合格;或 TOEFL成绩( iBT)达到 90 分及以上;或 IELTS 成绩达到 6 分及以上;或 GRE成绩达到 300分及以上;或 GMAT成绩达到 650分及以上。涉及其他语种的,以国内相应语种六级或专业四级成绩合格为参考。 ( 2)本科或硕士阶段获外语专业的学位证书或毕业证书; ( 3)在国(境)外有 1 年以上(含 1 年)全日制学习或研究经历(英语为当地主要日用语言和授课语言),须提供国外学习经历的证明、学历学位证书或成绩单。 ( 4) 以第一 作者 在 三 区 (中科院分区) 及 以上 SCI期刊上发表过 英文 论文 。 未满足以上条件之一,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外语水平测试。 3具有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公开发表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 取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 相应的科研成果。 4至少有 2 位专家推荐。 推荐信 一封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撰写,另一封由申请者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撰写。 01(全日制 )工程热物理 02(全日制 )热能工程 03(全日制 )动力机械及工程 04(全日制 )流体机械及工程 05(全日制 )制冷 及低 温工程 06(全日制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提交材料清单: ( 1)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信息表(网上报名成功后可打印) ; ( 2)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进行的科学研究设想(科研规划) , 模版参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 ( 3)考生个人身份证正反面、研究生证(应届生提供)、本科和硕士阶段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等照片或扫描件 ; ( 4) 学历、学位 认证 材料或学籍证明材料。 往届生提供 硕士学位 证书及认证 报告 (无 硕士学位者,提供 学士 学位认证报告 ); 应届硕士生 如未 通过 学信 网的学籍校验 , 需提交 在籍 学习证明 (学生证 等 ) 。在国(境)外获得学历学位者,须在网上信息确认时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 ( 5) 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 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 ; ( 6)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 ; ( 7)往届硕 士毕业生提交硕 士学位论文,应届生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或研究工作进展报告等 ; ( 8)具有代表性的科学研究成果、科研经历情况,如公开发 表的学术论文(全文)、授权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 ; ( 9)推荐信 2封 : 推荐信 一封由申请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指导教师 书 写,另一封由申请者拟报 考的 博士生导师 书写 , 并亲笔签名。我校 将 公示推荐人姓名和专业技术职务。 材料提交方式:请考生务必 2020年 2月 20日前提交 ( 1)推荐信或证明信单独用信封密封,封口须推荐人签名或单位盖章。 ( 2)除推荐信外的其他材料,需按顺序制作目录。电子版合并为 1个 PDF文档,用报名号和姓名命名,发送到指定邮箱 yswanghust.edu.cn;纸质材料整理之后装订成册,可快递寄送或亲自送至 能源学院 学院 研究生 办公室 学院地址: 能源学院动力楼 204室 研究生科 联系人: 王英双 电话: 027-875578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