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点学科简介.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点学科简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点学科简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点学科简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重点学科简介中国古代史我校历史门类两大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另一为历史地理学)。这一荣誉和地位的取得,以史念海为代表学院历代学人辛勤耕耘的结晶,是周、秦、汉、唐研究为特色的我院整个历史门类各学科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成果。1944 年,我校前身 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建校,中国史学科即为创校学科之一。在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发展为西部领先,全国知名的学科。1981 年,我校历史地理学(二级学科)在全国率先取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0 年中国古代史二级学科也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 年历史地理学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2003 年历史学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同年设立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 年中国古代史获批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 年历史学一分为三,中国史获批一级博士学位授权。2012 年设立世界史和中国史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文物与博物馆学、古典文献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等方向全部为陕西省重点学科。先秦史、隋唐五代史和西北民族历史语言文字研究在全国享有较高知名度。本学科 2 位专家担任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1 人担任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唐史学会秘书处设于我校。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2012 年)中,我校中国史学科排名第 14 位(位居 24%)。中国古代史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具有专业教师队伍结构合理、梯队完整、学历层次高、学缘关系多样化等优势与特色。中国史学科现有专业教师 35 人,其中教授 19 人、副教授 10 人,占教师总数的 82.9%;具有博士学位者 31 人,占全体教师的 88.6%。近 5 年来,中国古代史学科教师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世界历史考古学报哲学研究民族研究文史哲等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 31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64 种部(其中国外学术刊物 16 篇),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80 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5 项,重点项目 1 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30 余项,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一直以来,学院将高水平学术期刊的出版作为学科平台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2 年唐史论丛 入选为 CSSCI,2013 年入选为 CSSCI 来源集刊(2014-2015)。此外,依托国际长安学研究院,学院还出版了长安史学研究;联合中古史前沿论坛出版中古史研究集刊(商务印书馆)。目前,依托学院成立的我校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中心出版也正筹备出版“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丛刊”。人才培养方面,中国史专业有历史学(师范)、历史教育卓越班(师范)、历史创新(非师范)、和古典文献学四个本科专业类型,可以在中国史一级学科全面招收各类博、硕士研究生。拥有 2 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和隋唐人的社会生活 由小见大的历史 );1 门省级精品课程(历史文献学)。其中历史文献学还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多媒课件大赛高教文科组一等奖及优秀教学设计奖;2 门校级精品课程(史学概论、古文献学)。建院(系)七十年来,学院形成了质朴平实、不尚空谈的学风和自由平等、追求卓越的学术氛围,许多著名学者曾执教于此,为国家培养了 5000 余名各层次优秀人才,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学界翘楚和基础教育的中坚。近年来,中国史学科发展势头强劲,学科转向内涵发展。一是师资队伍规模扩大,高水平师资不断加盟中国史学科团队;二是科学研究势力稳步增强,从2010 年前从无任何重大项目发展到现在共计 6 项重大或重点项目,学术专著的出版与论文发表也迅速增加;三是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在已有 1 篇全国“百优”论文的基础上再获 1 篇提名;四是学科新增长点正在形成,西北少数民族文字和历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已经形成特色;五是学术交流的国际化程度提升,有三位外籍学者在学院长期任教,聘请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金子修一和英国剑桥大学麦大维为学院特聘教授;六是学科声誉不断扩大,除与日、韩、英、美等国学术机构定期开展学术交流,还将“西部大讲堂”打造为我校学术名片,得到国内同行的普遍赞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