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202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辽宁大学2021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辽宁大学 2021 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点于 2005 年设立。该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基本理论、基本范畴,是其立场、观点和方法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门别类的研究不同,它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三个组成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揭示它们的内在逻辑联系,从总体上研究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完整概念,并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认识问题和科学发展中的问题。二、培养目标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熟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有比较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和专业基础知识,能够较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分析现实社会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成为本专业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党政实际工作部门的专门骨干人才。三、研究方向 (一)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发展(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三)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四)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实践研究四、培养方式本学科博士研究生以培养独立从事科研工作能力为主,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五、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脱产学习 3 年,在职学习 4 年。经学校批准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延长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 7 年。提前或延期毕业按辽宁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执行。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课程设置见附表 1。本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最低学分为 15 学分,其中公共课 6 学分、基础课和专业课至少 7 学分、方向课 2 学分。同等学力和跨学科报考的博士研究生应至少补修 2 门本学科硕士主干课程,不计学分,但计算成绩。七、必修环节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参加学术活动。学术活动包括国际性、全国性、省级和校级(包括学院)学术会议、论坛、报告;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博士生读书会等,研究生需在导师指导下至少作两次学术报告或主旨发言。每位研究生需要参加 12 次学术活动,记 2 学分。八、中期考核根据辽宁大学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实施办法,在博士研究生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在开题报告前,组织对其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习、学科综合知识、科研能力等,中期考核合格的博士研究生,准予按计划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阶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段,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中期考核不合格的博士研究生,提出警告,限期改正,并安排半年内重新考核一次。重新考核仍不合格者,终止其博士阶段学习,按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处理。九、学位论文及科研成果(一)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要有意义且题目设计合理,体现较强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性;论文应清晰把握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论文能够反映出作者对此问题进行合乎逻辑地深入分析,做到论证结构合理;论文应有充分的论证理由与依据;有科学研究方法意识,能够采取多样的研究方法;在严谨踏实的基础上有大胆创新的观点;语言表述精练,符合论文写作规范;学位论文必须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论文字数不少于 8 万字,写作时间不少于一年。(二)科研成果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可视为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 2 篇,发表单位署名必须为辽宁大学。核心期刊包括: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十必读书目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著作: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5 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10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列宁选集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1995 年;列宁专题文集(共 5 卷),人民出版社,2009 年。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著作:毛泽东文集第 18 卷,人民出版社,1999 年;邓小平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1994、1993 年;江泽民文选第 13 卷,人民出版社,2006 年。3.其他:英戴维麦克莱伦:马克思传,王珍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年。庄福龄主编:马克思主义史第 14 卷,人民出版社 1996 年。张雷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构建与建设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1 年。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 年。孙正聿等著: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上、下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靳辉明、李崇富主编:马克思主义若干重大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年。郭强: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年。李慎明主编:马克思主义国际问题基本原理(上、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年。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意识形态,人民出版社2009 年。龚育之、石仲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上、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年。房广顺等: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2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