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硕考研经验.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年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硕考研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 年中山大学 软件工程专硕考研经验大家好,我本科就读于华东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2013 级,报考了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硕。在上大学前我就背负着考研的使命,因为我的家人强烈要求我考研,于是在大三下学期我开始了考研的征程。下面我从初试、复试、导师联系和心理四个方面简单讲述一下我的考研经历:初试:我的初试成绩总分 356 分:政治 55,英语一 56,数学二 134,专业课(408 )111,专业排名 49。我文科不是很好,偏科严重,所以我就不说政治和英语部分了,不想误人子弟。在我的整个复习时间里,数学占了 30%,专业课占了 50%,剩下的就是留给政治和英语的时间了,看来我政治和英语分低还是有原因的,大家引以为戒。下面我重点说一下数学和专业课的复习经验:数学是一门很容易拉分的科目,所以这门课必须花很大功夫来准备,而且很值得。我数学基础比较好,所以我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从课本开始复习(基础差的同学可以先过一遍教科书),而是直接用汤家凤的全套资料。3 月份开始复习数学,3 、4 份月把大全过一遍,把书里面的概念都看懂,然后把例题都做一遍,做错的题目标记好。5、6 月份把大全过了第二遍,着重看重难点以及错题。7、8 月份做1800(可以挑着做),9 月份做历年真题(两天一套),10 份月做模拟题(两天一套),剩下的时间就把错题和难题过一遍。整个数学部分能比较好地掌握节奏,学习效果也很明显,建议每天用完整的时间段去复习数学,因为数学非常需要独立思考的空间。数二只考高数和线性代数,整体不算太难,解题思路很重要,多想多练,认真弄懂每个概念,认真做好每一道题,对于每种题型都能熟练掌握,分数不会低到哪去。提起专业课,我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啊!我本来是要考中山大学的计算机专硕,但是考前 2 个月中山大学突然减少了计算机招生名额,同时把软件工程专业课也改成 408,由于软件工程招生人数远比计算机多,我觉得这时报考软件工程的成功率会更大一些,所以我选择了报考软件工程专硕(都是套路)。408 不愧是工科第一难,我相信没有人愿意考第二次。这样形容它一点都不夸张,我花了一半的时间在专业课上。408 包括数据结构(45 分)、计算机组成原理(45 分)、操作系统( 35 分)、计算机网络( 25 分)共四门课程,试卷由 40 道单项选择题和 7 道大题组成,其中部分大题之间还有联系。我是计算机专业出身,有一些基础,所以和复习数学一样,我没用过课本(基础差的同学也不要完全依赖课本),而是直接看视频和用王道的四本单科书。5、6 月份留给专业课的时间并不多,期间我开始看一些专业课视频,我先看完了数据结构的基础视频,发现看视频有个优点,就是里面有些概念会用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方便理解,但是缺点就是非常耗时,所以我看完数据结构就不打算再看视频了。6 月份之后我花了两个半月看完了四本单科书,我看书的顺序是 DS-计组-CS-计网,基本上 20 天过一门,把重点概念划出来方便二次学习,看完每章的概念后就做完对应的习题(注意: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后面还要再做很多遍),尤其要认真做里面的历年真题,做错的题目打上标记。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这本书是最难啃的,里面的概念很多而且很难理解,但是没办法,硬着头皮啃吧!9 月份后我花了 40 天把四科单科书过了第二遍,发现第一遍做错的题还是会做错,这就是 408 的奇妙之处,概念真的太多了,看完第二门就发现忘了第一门,所以大家要尽早多花点时间把每个概念都弄清楚,建议 3 月份就开始 408 的复习。10 月份之后开始做 09 年及其之后的真题,两天做一套,可以用网上的电子版也可以买一本王道的历年真题,一定要整套整套地做,研究真题的出题方法,习惯真题的做题思路,其中选择题控制在 80 分钟以内,大题简单的先做。再接着做王道的最后七套模拟题,这个模拟题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做,剩下的时间就把重难点和错题过一遍。最后,对与数据结构这门课我提醒一点,数据结构有一道大题是编程题,会考一些经典的算法和操作,这道题是需要有一定算法功底才能做出来的,所以平时要经常写一些经典的结构体、链表、树、DFS 和BFS 之类的程序题,最好能背下来,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复试:2 月 15 日初试成绩出来了,我知道自己的成绩肯定能进复试,所以我开始准备复试了,复试笔试科目报考离散数学和 C 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我选择了屈婉玲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那本教材,另外加一本对应的习题集。我花了 10 天把概念看完了,其中代数系统很多年没考过了,我直接忽略了,排列组合以及初等数论不考。之后我又花了 10天把课后习题过了一遍。这时中山大学突然发个通知说增设机试,3 个小时 10 道题,虽然说明了不计入复试总成绩,但作为面试评分依据。我们心里都清楚这个突然增加的机试一定非常重要,所以在剩下的时间里我除了做历年的真题之外,还在 HOJ、LeetCode、九度等网站刷一些经典题,毕竟一年多没敲过代码了,有些生疏。20日在学院的复试群中发布了一个网上提交系统 Matrix 的账号和密码,进去后要我们选择一种编程语言 C+或着 Java,我选择了 C+,然后里面有 20 道题,10 道 C+题还有 10 道一样的 Java 题,题目都是简单的数学题,10 道题我都做出来了,但远远超过 3 个小时,后来同学告诉我可以使用 STL,之后我就学了很多 STL 的用法,果然非常节省时间。看往年的复试经验,软件工程专硕是没有英语笔试的,只需要在面试时读一篇和英语短文然后翻译,所以我压根就没准备英语(这或许就是无知者无畏)。往年软件工程专硕的笔试题和计算机专业不同,要相对简单一些,今年软件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合并了,所以对于具体的试题形式还不清楚,我就直接按照软件工程专硕来准备。17 日复试通知出来了,复试安排是:23 日报到, 24 日上午笔试,25 日上午机试,25 日下午至 26 日全天面试。我班上有个同学(小丁)和我一样报考了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专硕,而且都进入了复试,所以我们在报到前一天一同来到了广州大学城。我和小丁早早就订好了一个公寓并住了下来。23 日我们去学院报道,采集了头像和指纹,然后把考试地点熟悉了一下,晚上复习了一下离散的重要概念和经典编程题,还顺便看了一下文件的操作。24 日试卷一发下来傻眼了,卷子是按照往年计算机专业的形式出的,5 道离散题,5 道 C语言题,题目量很大,而且离散部分很难,有道题我没写出来,C语言最后一题是有关文件操作和链表排序的编程题(20 分),很庆幸前一天晚上看了一下文件操作。两个小时后交卷了,我和小丁都没写完,回到公寓都很沮丧,当天晚上我们按照通知来到实验楼熟悉机试环境,可以选择 windows 和 Linux 两种操作系统,常用的编译软件都会提供,然后在 Matrix 有三道很简单的题目给我们测试。25 日上午开始机试,打开题集后傻眼了,很多有关图的题,最后我只 AC 了 4 道,还有一道部分正确给了一点分,总分 1000 分我得了424,学院排名 60 多,最高有 700 多的。看来测试题没有什么参考价值,大家要打好基础,适量做一些难题。当天下午有部分专业进行了面试,我和小丁安排到了 26 日上午。 26 日上午梳妆打扮一番后,我早早地来到了指定教室门口,我是第 8 个面试,每次出来一个人大家就聚上去询问情况。我进去后,有个长方形讨论桌,5 个老师坐在两边及对面,左手边有个计时员学姐,右边坐了一个年纪很大的主考官,计时员让我坐下识别指纹,然后让我在桌上一叠纸里面抽一张,我拿了第一张,她让我说题号,然后主考官让我都出来再翻译。我抽的这段英文是一个有关移动什么的,我读得还可以,就是翻译真的想找个洞钻进去,我没一句看得懂,硬着头皮扯完后,右边的主考让我翻译里面的一个单词,我猜了一个貌似不对,我就说不认识,此刻的我非常紧张,我觉得我要完了,我有点懵。然后他们就开始问我问题了,问了我几个专业问题,包括 CSMA/CD 和CSMA/CA 的区别并说出它们的全称、什么是可数集、什么是矢量图、矢量图是如何存储的等。天呐!就不能问一些我会的吗?这些问题我都只了解一部分,所以我就说“我尝试性地回答一下”,当问到一点都不懂的问题就说不知道,切记不懂装懂,那些老师都是专业人士,分分钟可以怼哭你。之后还问了我本科学校的性质、本科期间的成绩等,整个面试过程感觉不太理想。出来后才知道,很多人都被问到了离散的可数集和概率论的贝叶斯公式,大部分人都不会。终于复试结束了,但我和小丁一点都不轻松,因为我们很担心被刷。通知说两个工作日后出成绩,这两天我们生不如死,饭也吃下,觉也睡不好,我还做了个被刷的噩梦。终于 29 日晚上 8 点,录取结果公布了,我和小丁都被录取了。软件工程专硕统招名额有 90 个,最后小丁排名 59,我排名 82,总分 711.32:初试 356、离散 33、C 语言 44、英语翻译 67.71、面试 210.61,果然英语翻译和面试的分很低,第 91 名的总分只和我相差 8 分,真是惊险又刺激!那一刻我和小丁激动地抱在一起,一顿欢呼,所有的不快都被冲得烟消云散,妈妈打遍了亲戚朋友的电话报喜,这种巨大的成就感真的太美妙了,我也连忙向老师同学们报喜,疲倦的我终于可以开心地睡一个安稳觉了。导师联系:我是在初试成绩出来时就开始联系导师的,当时我在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网站看到了所有导师的详细信息,里面包括了导师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联系方式等信息。一般教授级别的导师都是博导,所以我只在副教授级别的导师里面挑选,我向一个我觉得合适的导师发了一封邮件,在正文的下面我还放上了一张图片式的简历,不太建议把简历放在附件,教授们都怕附件有毒,邮件和简历的内容和格式百度上都有。我是在工作日的上午给这个导师发的邮件,结果一整天他都没回我,第二天我就给另一个导师发了邮件。最后尴尬的是,他们都回了我,虽然都说要等复试过了才能留名额,但起码可以让老师对你有个初步的印象,等复试过后赶紧联系这个导师,那么他愿意要你的机率会大很多。复试完当天,我只给其中一个导师发了信息,说明了一下自己的情况,然后他让我去他办公室聊一聊。他只有两个专硕名额,但是当天包括我有三个人去见他,他分别单独和我们聊天,主要就是问我们的学习成绩、研究意向和项目经历之类的,还问了我一些数学问题。发现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特别看着数学基础,大家要多留意一下。当天晚上,我在机试群里面看到了这个老师的招生通知,我觉得他可能不想要我了,所以我赶紧联系了另一个老师,但他一直都没回我,所以也没办法了。等录取通知出来之后,得知自己被录取,于是我当天晚上连忙又找了三个导师,给他们发了邮件和简历,为了保险起见,其中有两个副教授和一个讲师,第二天两个副教授都说没名额了,但是可以借用其他老师的名额挂在他名下受他管理,我委婉地拒绝了其中一个导师,然后选择了另一个。他让我当天下午去办公室找他,我按时到达办公室后,发现还有几个同学也和我一样选了这个的导师,聊了一会儿就这样定下来了,我成了这个导师的研究生,主要研究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方向。整个导师联系过程比较考验情商,我个人觉得特别烦心,需要东奔西跑,做各种准备和沟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复试之前建议不要联系过多导师,最多一两个,因为他们很可能会一起参加面试,万一互相沟通过,那就麻烦了。一定要及时联系并且提供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给导师,毕竟导师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方向有很大关系,所以花一些精力找一个合适的导师还是很有必要的。心理:经过这次考研经历,我觉得考研更多地是对心理的考验。考研历经一年之久,这期间,我们在严寒中冻伤了双手、在酷暑中彻夜难眠。当别人在欢快地玩耍,我们在学习;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我们在学习;当别人拿到了 Offer,我们还在学习。我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在诱惑前和自我作斗争、多少次在徘徊在放弃的边缘、多少次在压力下丢失了睡眠。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失去过,也获得过,期间的酸甜苦辣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如果说努力是前进的发动机,那选择就是方向盘,希望大家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并为之奋斗。一句励志名言与君共勉:“绳锯木断,水滴石穿。”PS:我的宿舍(515)包括我有 3 个人考研,最后都被录取,我觉得这应该可以上新闻了吧!我们经常一起去自习室看书、一起吃饭,有难题大家一起解决,有资源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累了偶尔还会一起开黑打几把 LOL,这种很好的学习氛围是我们最终考研成功的关键。最后,非常感谢我的父母、亲爱的宝宝和妹妹,在我失落的时候鼓励我、支持我;感谢我的老师们悉心的关心和谆谆教诲;感谢我可爱的室友们,不耐其烦地帮助我,分享我的不快,带给我欢笑;感谢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们。我的成功是属于你们的。- 作者:徐小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