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浙大计算机考研专业课408复习经验分享.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浙大计算机考研专业课408复习经验分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 浙大计算机考研专业课 408 复习经验分享前言:408 备考最讲求“反复多次与全面”,这句话在王道单科书-操作系统复习指导中出现了三次,可见这句话对于复习 408 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我也在复习过程中对这句话十分有感触,量变总会产生质变。408 考试的难度在于出题面十分广泛,题型千变万化,唯有把基础打扎实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本人复习为了求稳大概过了有 5-6+轮,考试成绩也略高于估分。选择题应该是错 2-3 个,大题错 10分左右。(18 考试难度略低于前几年,题型均为常规题。19 年考试也许会变难一些,所以不管题目难易,把目标都定在 130+,并且要脚踏实地的复习)辅导书:数据结构:严蔚敏教材(一遍) ,王道(3 遍) ,天勤(1 遍),1800 题(不是很推荐,可以买来刷一下选择题)计算机组成原理:教材(一遍) ,计算机软硬件接口(一遍) ,王道(3 遍),天勤(1 遍)操作系统:教材(粗略看过 1 遍,导致操作系统学的最差。),王道(3 遍),天勤(1 遍)网络:谢希仁教材(太厚,没有看。) ,王道(3 遍),天勤(1 遍)真题、模拟题:王道真题、王道 8 套模拟题、天勤 8 套模拟题。(注:以上的遍数都是完整的次数,部分重点章节可能次数+)视频课:(1.5 倍速)数据结构:姥姥的 DS 课,强推计组:哈工大刘宏伟(第一轮打基础听着看的。并没有记住多少)操作系统:mooc 上一位南大教授的课(第一轮听过一遍,10 月份又听过一遍)网络:前期网络没有听课,后期复习的比较充分后,听过哈工大一位老师的网课来强化(10 月份)具体时间规划:(仅供参考)第一轮:3.10-6.30 (每天 3 小时左右)第一轮还在打基础阶段,很多知识都是第一次认真学,进度特别慢,复习(预习)特别痛苦,尤其是计组、操作系统王道上选择题错哭。(错误率 50%+?)这对于跨考生第一次学是十分正常的现象,所以不用担心,第一轮学习对计算机学科大体框架有个印象,后期二三轮复习就会加快很多,做题错误率也会大量减少。大概时间分配数据结构、计组各一个月左右,操作系统、网络各二十天左右。第二轮:7.1-8.31(每天 4 小时+ )七月初考试周再加上暑假期间回家呆了一周基本上暑假两个月的时间真正复习的时间大概一个半月。在这一个半月期间,为了加深记忆,根据王道天勤的知识点做了一份详细的笔记,基本上提取了王道和天勤上更加精华的知识点。这轮复习主要是做笔记和完成王道习题,经过一轮复习和做笔记的强化,做题错误率明显下降。第三轮:9.1-10.20经过第一轮预习的懵懂再加上第二轮复习的强化,此时对计算机的理解会达到一个比较深刻的阶段,但由于 408 的知识点广而全面,所以很多知识点会有所遗忘。9 月份把天勤上的选择题刷过一遍,也把历年真题打印了下来,除了 16,17 的真题都做了第一遍,由于基本上所有真题都在王道出现过,所以 09-15 年真题基本上都有130+。 16、 17 准备后边留着模拟一下。做完真题又跑去做天勤模拟题,天勤的模拟题选择题质量还可以,每套卷子错 5-10 个选择题的样子,大题的话风格和 408 真题有所不同,可以用来查漏补缺。王道的模拟题比较简单,选择题可以控制在 5 个以内。做完这些模拟题也到了 10 月中旬报志愿的阶段,这时候模拟了一下 16 和 17 的真题,由于自己计组浮点数的运算学的还行,前期基础复习的还比较扎实,选择题做了 8 个,大题错 10 分左右,模拟分大概 125 左右。16 的卷子由于做王道时候做过部分题目,大概也能得倒 120+的分数。经过三轮复习基本上会对 408 的知识提升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也基本上可以达到应试的状态了。第四轮及以上:10.21-考试后期的复习会加快很多,这两个月基本上都在保持做题感觉,查漏补缺,加深记忆的阶段。为了加深理解,看过计算机组成与设计(软硬件接口)、现代操作系统。个别知识点比如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内核态用户态很难理解的知识点针对性的听一些慕课上的视频。基本上所有知识点都达到一个很熟练的状态。这段时间自己之前所做的笔记也看过三四遍,王道、天勤、真题、模拟题又刷了一遍,直到考试。到应试时基本上王道上的知识点都能达到一个比较熟练的状况。考前 10 天特意针对笔记中的重点、难点,还有王道天勤中的易错点,以填空的形式给自己出了一些题目,多复印了两份,感觉这个效果非常棒,那些易错的,经常错的在这个时刻也可以熟练掌握。总结:408 复习的要点还是反复多次与全面,只有经历过不断量变才能达到质的飞跃。也不能一味追求次数而忽略了质量,特别是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思考,比如学习计组,学到后期就要对计算机的构造,形成一个三维的形态,寻找各大硬件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计算机网络构建网络的五层模型,熟练掌握各层的功能,协议等等。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到自己的脑海中,这样即使出的题目再为灵活也能从容应对。本人基本上 0 基础跨考,所以费了很大的功夫去准备专业课的考试。据我所知,初试 410+大多都是非科班学生,所以觉得自身实力菜的童鞋更要努力准备,赶上科班甚至超过科班的学生。对于科班的童鞋更加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因为是科班而放松警惕,同样也需要更加认真的准备来守住自己的那边天空!- 作者:Phoenix_wei 来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phoenix_wei/article/details/79659614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博文链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