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汕头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学科简介:新闻学学科名称:新闻学学科代码:050301一、学科简介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现设有新闻学硕士点,目前在读研究生有 20 余人,硕士生导师 5名。研究生教育在注重提高培养质量的同时会适当考虑发展研究生的培养数量;注重探索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方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一支优秀的导师队伍;同时结合学院国际化师资特点,以新闻实务研究和传播学实证研究为方向,加强双语教学,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国际视野;充分利用学院与国内和香港地区主流媒体的良好合作关系,为研究生提供强大的校外实习平台。旨在为国家培养出大批厚基础、重实用、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新闻传播人才。2006 年本专业首次招收研究生,2009 年招收研究生分为三个方向: 国际新闻方向密切关注国际新闻的最新发展动态,把研究范围定位在世界新闻媒体、国际新闻报道的方式与方法,以及国际新闻的流动、发展和面临的挑战等。招生老师两名,陈婉莹教授和常为民副教授 新媒体方向侧重于结合传播学理论, 探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关系,以及信息传播技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开展多方位的研究,以定量研究为主导,结合定性研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究。招生老师两名,范东升教授和周翔教授。传媒法方向侧重研究影响媒体运作的法律,包括隐私、诽谤、版权、媒体內容和拥有权规管等,探索其发展趋势与改革路向,并比较国内以及海外的异同。招生老师一名,甄美玲副教授。招生人数共 12 人。本专业现有教授 7 名,副教授(副研究员)7 名,讲师 6 名。本着科研与教学相长的宗旨,本学科制定了系列的科研计划并召开各种学术会议,探索国际新闻、跨文化传播与新媒体领域的研究课题,以促进新闻业的繁荣与发展。学科的课程设置上力求国际化、前瞻性及实用性,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培养高层次的新闻人才,提高学术研究的水平和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学院将充分利用汕头大学国际化的资源,开创国内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领域的新起点。本专业有藏书丰富的专业资料室、电脑室,为研究生提供优越的学习、研究与生活条件。优秀研究生有机会得到学院支持到香港和海外交流学习。导师简介陈婉莹教授: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曾在美国从事新闻工作 23 年。1998 年受聘为香港大学新闻学教授,创办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及港大新闻学硕士课程,毕业生遍布中外媒体。回港前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客座教授,纽约市自由论坛传媒研究中心学者及哥大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哈佛大学尼曼基金学者(1995-96)。2003 年 2 月出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任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创院院长,兼任港大教授。2004 年获邀出任美国国际电视权威大奖Peabody 评委。1990 至 1997 年间,陈教授在美国第一大地方报纸纽约每日新闻(New York Daily News)任资深记者,完成国际性华人偷渡问题系列报导,赢得了多项全美新闻大奖。此前,陈教授在美国华文报纸工作,历任多家大报总编辑、采访主任、专栏作家及记者,督导及撰写有关中美关系、美国时政及移民政策的报导及评论。曾任美国 NBC 电视网络新闻部编导,日本放送协会 NHK 电视台顾问,其独立制作有关华人移民在美苦况的纪录片多次入选国际电影节。1996 年间,陈教授和亚洲周刊的台湾特派员合作,报道国民党高官卷入美国政治献金丑闻而被起诉刑事诽谤罪,得到全球新闻界声援,获判无罪;获 1997年国际新闻自由奖。该案判例被称为亚洲新闻史的里程碑。她是香港大学语言政策指导委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新闻与传播课程评审委员 香港学术评审局院新闻学评审委员,香港岭南大学文化研究课程顾问委员会主席。持有香港大学学士(社会学与经济)学位(1970), 和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社会学)学位(1972); 主持有关环保新闻,调查新闻等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方向:国际新闻, 跨媒体传播,新闻教育,新闻业务。范东升教授:学院常务副院长。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82),并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取得硕士学位(1984)。历任中国新闻社专稿部主任、华声月报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香港亚洲文化公司副总经理、美国侨报社长兼编委会主任、中国新闻社编委等职。同时兼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范长江新闻奖基金会常务理事。编著传播学原理、大众传播学总论、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以及翻译采访技巧、传播媒介的垄断等著作。“七五“期间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新闻事业与中国现代化主持人之一。组织和主持 1989 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的全国首次传播学研究方法讲习班。主要研究方向:跨文化传播研究、网络媒体研究、国际传媒业研究。周翔教授:美国田纳西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新闻与电子媒体系传播学博士(主攻新媒体,副攻统计)硕士(主攻新闻学)、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和硕士。现为新闻学院学科负责人和传播学实证研究基地负责人,国际传播学协会(ICA)和美国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协会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AEJMC)会员。周教授是六项由美国和澳大利亚多项基金赞助的有关信息传播技术使用的研究项目主要执行人,研究论文见于 SSCI 收录刊物,包括新闻与传播学国际一级刊物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Gazette, 并十余次在国际一流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曾两次荣获美国全国性高校荣誉奖励。曾任新华通讯社参考消息一、二、三版版面负责人,参考消息 周三增刊创办人之一。最新译著最后的权利:重议,并主编、主笔撰写中东政坛风云人物录, 参与翻译美国的故事等著作。主要研究方向:因特网研究、信息传播技术运用、媒介内容建构、传播学研究方法论、国际传播学研究和媒介受众研究等。常为民副教授:1989 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法学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日报总编辑助理;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 Reilly Center 媒体与公共事务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美国自由论坛亚洲新闻工作者项目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国际新闻、新闻业务、跨文化传播等。甄美玲副教授:英国艾塞斯克大学法律博士(1998)、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皇大学法律碩士(1995)、英国伦敦大学法学士(1993) 、香港大学文学士(1979)、师范课程证书 (1981)。1981 年至 1999 年,曾于香港多家报刊和电视台任职记者、编辑,包括无线电视、有线电视、香港电台电视部。1998-1999 年,曾于香港树仁学院兼任讲师,讲授电视新闻专题。1999-2008 年,于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任职助理教授,讲授电视新闻专题、采访写作进阶、传媒法律与道德、传媒政策与规管。主要研究方向:传媒法、传媒政策与规管、传媒道德。二、初试方式和内容:以测试考生的新闻与传播学知识面和理解为主,两套考题,一套是中外新闻史和新闻传播理论,一套是新闻与传播学实务。两套考题不分方向。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三、复试方式和内容:笔试:以测验考生的英文写作水平、英语研究文献翻译以及中文新闻写作能力为主。同时包括时事新闻知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和批评思维能力,新闻敏感性的测试。笔试部分答题分专业方向。口试:面试:以测验知识面、专业或研究兴趣和思路为主,同时考察面对面交流能力、个人表达能力、创新能力、个人综合素质。外语口试:主要测试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听说交际与学术交流的能力。四、初试和复试科目参考书目:初试参考书目: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年。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媒介解释史,【美】迈克尔埃默里、埃德温埃默里、南希罗伯茨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西方新闻理论评析,徐耀魁主编,新华出版社。大众传播理论:基础、争鸣与未来,【美】斯坦利巴兰,丹尼斯戴维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著,华夏出版社。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第三版)美卡罗尔里奇著,钟新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复试参考书目:(一)国际新闻方向: 1.国际传播学关世杰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2.怎样做国际新闻编辑刘洪潮 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年。 3.The Complete Reporter, Fundamentals of News Gathering, Writing, and Editing, Kelly Leither, Julian Harriess & Stanley Johnson, 2003 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 English-Language News Writing,John Noonan 等著, 2007 年,复旦大学出版社。(二)新媒体方向:1.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美】罗杰菲德勒著,华夏出版社。2.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新华出版社。3.网络新闻导论,【美】罗兰德沃尔克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4.新媒体技术:文化和商业前景,【美】帕夫利克著,清华大学出版社。(三)传媒法方向:1.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2 版。2.陈建云:中国当代新闻传播法制史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3.梁宁,范春燕:媒介法教学参考数据,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4.王利明,杨立新主编:人格权与新闻侵权,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年版。5.陈欣新:表达自由的法律保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年版。6.孙旭培:当代中国新闻改革,人民出版社,2004 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