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南大学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中南大学考研辅导班:中南大学 2020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委员会于 2019 年 7 月 11 日通过。I.考试性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考试是为中南大学招收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自命题初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并有利于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辖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二级学科对相关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的择优选拔。II.考查目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自命题初试科目考试涵盖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其下辖相关二级学科专业课程。要求考生:(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2)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5)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约 50%思想政治教育 约 2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约 25%.试卷题型结构简答题 60 分(4 小题,每小题 15 分)材料分析题 40 分(2 小题,每小题 20 分)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论述题 50 分(2 小题,每小题 25 分).考查内容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毛泽东思想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依据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和主要内容 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和基本经验 (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与历史经验教训(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歩探索的成就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歩探索的艰辛与经验教训 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一)邓小平理论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全面深化改革 3、全面依法治国 4、全面从严治党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五)祖国统一与全面推进国防、军队现代化 1、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2、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3、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六)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1、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七)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第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功能(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1.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教化2.通过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全面进步(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1.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途径2.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特点2.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性功能和社会性功能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一)思想政治教育目的1.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体系2.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3.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意义(二)思想政治教育任务1.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2.完成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基本要求三、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及其规律(一)人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过程及规律1.人的思想品德结构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及规律(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特征与环节1.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内涵与特征2.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环节(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与规律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意义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3.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二)思想政治教育艺术1.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含义2.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艺术3.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艺术的意义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与形态(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1.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载体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2.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载体3.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4.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众传播载体(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1.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2.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运用的基本要求六、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含义与特征1.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内涵与基本手段2. 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特征(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模式与内容(三)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1.思想政治教育决策的形成与执行2.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结反馈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2、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3、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中国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1、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及其意义2、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3、民族意识的觉醒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二、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一)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二)洋务运动1、洋务运动的兴起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和失败的原因三、资产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一)维新运动1、维新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二)辛亥革命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与条件及过程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四、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背景、主要内容和阶段2、五四运动的爆发条件、过程和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原因2、马克思主义对近现代中国的贡献3、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20 年代成立的历史条件(三)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五、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1、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2、毛泽东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贡献3、探索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斗争和曲折(三)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历史意义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二)国共两个战场和国共两党对于抗日的贡献1、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2、国民党的抗日贡献3、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意义七、为新中国而奋斗(一)抗战胜利后两个中国命运的对立(二)国民党的统治危机和军事溃败1、国统区的政治经济危机2、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3、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及其军事溃败(三)中国共产党被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迅速崩溃的原因2、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原因3、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八、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二)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1、社会主义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必由之路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1、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2、农业合作化的完成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和平赎买政策(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