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介绍.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0年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介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介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介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介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研研究方向,招生人数,考试科目,专业介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2020 年深圳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招生专业目录土木工程基本信息专业081400专业名称土木工程学制3学位类型学术学位学院名称121 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招生人数46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联系人李老师联系电话26732826电子信箱2286917563qq.com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907土木工程结构综合知识一;复试科目FS6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专业方向及指导教师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01 结构工程 李大望,李伟文,吴宇飞,TAMON UEDA,崔宏志,朱继华,张小刚,管民生,李利孝,陈铖,熊琛,黄振宇,李鹏达02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陈湘生,杜彦良,邢锋,杜宏彪,隋莉莉,董必钦,周英武,XIAOQING ZHOU,刘伟,洪舒贤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专业方向代码 专业方向 指导教师03 岩土工程 谢和平,SHAOPENG HUANG,苏栋,高明忠,包小华,孙晓辉04 土木工程材料 寇世聪,龙武剑,JUNFENG DR.WANG,刘军,孙红芳,蒋志律05 桥梁与隧道工程 周海俊,谭也平,周志祥,任伟新,付艳斌,梅柳专业介绍081400 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培养目标掌握土木工程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对本学科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有基本了解;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能力,以及较强的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具有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胜任土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研究、管理或其他工程技术工作。学科方向 1.结构工程:研究土木工程中具有共性的承重体系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建造技术及管理的学科。2.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通过综合应用土木工程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以提高土木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人为和自然灾害能力的学科。3.岩土工程:研究土和岩石的工程特性、场地条件评价、建(构)筑物基础及土工构筑物设计、施工、监测与管理的工程学科。4.土木工程材料:材料科学与土木工程领域双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其以扩大材料功能、提高土木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节约能源与资源为基本原则。5.桥梁与隧道工程:公路、铁路和城乡建设中,以各类型桥梁和隧道等工程结构物设计、施工、维护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导师队伍目前学科团队 53 人,其中教授 18 人,副教授 15 人,讲师 20 人。学科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3 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1 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2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国家级人选 1 人,省级培养对象 3 人;深圳市优秀教师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1 人;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11 人;深圳市地方高层次人才 11 人。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广泛,学科教师均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52 人,占学科总人数 98%。此外,本学科教师拥有丰富的国际化背景,境外获得博士学位 30 人,占学科总人数 57%,分别来自北美、欧洲、日本以及香港等国家及地区。学科团队人员年龄结构合理,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38 人,占学科总人数的 72%。学科师资队伍除上述专任教师外,还聘用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学者为短期特聘教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开设前沿学术讲座,规划学科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拓宽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目前学科聘用短期讲座教授 8 人,包括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 JoostWalraven 教授(结构工程);美国密苏里大学陈震教授(计算力学);英国普利茅斯大学李龙元教授(结构工程);香港大学关国雄教授(土木工程材料);日本北海道大学 Ueda Tamon 教授(结构工程);南京工业大学李东旭教授(土木工程材料);鹏城学者计划短期特聘教授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土木工程材料)。学术带头人及学术骨干主要包括:谢和平,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著名力学科学家,首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 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获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陈湘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著名地下工程、岩土工程、地层冻结和地铁工程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 次。杜彦良,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导,大型工程结构状态监测与安全控制专家。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 18 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邢锋,教授、博导,国家杰青获得者,基金委评审组成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RILEM TC-SHE 技术委员会主席。黄少鹏,教授,博导,长期致力地热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已经在包括 Nature 和 Science 等在内的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近百篇,担任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国际热流委员会主席。高明忠,教授、博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曾获教育部发明一等奖(排名第 1),是绿色矿山产业联盟青年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李大望,教授、博导,广东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获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省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等荣誉。杜宏彪,教授,获省部级技术进步奖多项。隋莉莉,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决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科技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韩宁旭,教授,广东省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总学术顾问,鹏城学者特聘教授,RILEM 和 FIB 委员,国际混凝土联合会委员,荷兰混凝土技术委员会委员。寇世聪,教授、博导,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澳门特别行政区杰出发明奖获得者。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程由学位课、选修课及必修环节三部分组成,总学分不少于 32 学分。课程设置中强调深专业、熟应用、能设计,注重培养学生以工程为主导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教学资源(重点)学科发展依托广东省/深圳市滨海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联合深圳建工集团、泛华建设集团、为海集团等校企联合实验室以及校外合作单位,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践机会。同时,学科与美国 Missouri 科技大学、荷兰 Delft 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建立了广泛且紧密的人才培养及科研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硕士以及博士研究生。学科借助依托于省重点实验室组建,包含瑞典 Chalmers 理工大学唐路平教授,英国 Plymouth 大学李龙元教授等国际权威土木工程专家在内的国际创新团队,大力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人才,为研究生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平台。依托学科建设的省重点实验室与荷兰Delft 理工大学 Microlab 共同组建了中荷土木工程材料联合实验室。学院还配有研究生创新工作室、仿真实验室、便捷校园网及 WIFI、图书馆,以及齐全的专业软件等。奖助体系(可选项) 1)推免生等优质生源可获 15000 元新生特等奖学金和每年 8000 元的国家助学金,100%学生可获得国家助学金; 2)设有由优秀学生、优秀班干部、优秀毕业生构成的奖励体系;3)“土木校友教育基金会”每年均有固定资金用于奖励品学兼优学生;4)设有三助岗位,受聘研究生按劳取酬;5)学院设有“新生筑梦”奖学金。培养特色(重点)基于深圳以及广东滨海环境特点,围绕土木工程结构使用寿命的核心问题,培养专业理论扎实,上手快的高素质综合性复合人才;大力推进学生国际化培养模式,与境外著名高校进行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颁发境外高校文凭,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及发展方向。多年来培养的毕业生中,杰出校友包括邓学勤,1989 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正中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公司第五届董事局董事;李奕标,1994年毕业于深圳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现任深圳市海岸集团董事。就业方向本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均接近 100%,就业方向主要涉及房地产企业、建筑设计企业和事业单位等。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报考要求具有土木工程相关专业背景。尤其欢迎来自硕士授权高校的考生和推免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