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控制研究重点指导.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考研专业课控制研究重点指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控制研究 一、微观层面:传播者把关研究二、中观:组织层面潜网,议程设置,框架,范式,产权研究,受众调查也是一种资本控制,垄断化、集中化,媒介融合三、宏观层面:宏观控制,传播制度,媒介规范。四、批判学派的控制观:意识形态控制,政治经济控制,文化控制,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五、新闻专业主义和新闻职业伦理六、媒介公信力传播者施控:把关传播者受控:潜网,政治权力,经济利益(阿特休尔权力的媒介 ) ,媒介规范,受众市场和舆论监督制约,媒介伦理受传者受控:意识形态控制,政治经济控制,文化控制受传者施控:控制研究/控制分析(control studies/analysis):考察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的研究,包括两方面:一是具体传播过程的微观研究,即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包括传播者的施控过程(把关、潜网理论)和传播者的受控研究(批判学派的研究) ;二是社会制度对传播过程潜在控制的宏观研究,主要研究媒介受控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受众、自我控制等因素及其规范理论等。一、微观层面:传播者把关研究把关/把关人/把关人理论 gatekeeper 06-结合不同的媒介特性,谈谈把关人的适用性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于生态心理学(1943)和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中提出。把关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把关人指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控制了信息的流量和流向,产生受众的拟态环境。把关可以减少信息冗余或信息丢失。1950 年怀特将它引入新闻研究,明确提出了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把关”机制。后来麦克内利、巴斯等又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把关人既可以是个人(记者、编辑) ,也可以是媒介组织或其他利益、权力机构。新媒体时代技术把关越来越多,网络中也呈延迟把关和软把关的倾向。认识把关过程有助于提升受众媒介素养。意见领袖是把关人的一种。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把关标准:专业标准和市场标准(新闻价值和新闻要素) ;媒介的办报宗旨和报道方针、传播人员的新闻价值和倾向;社会文化规范,即传播内容必须符合社会和受众的一般文化规范和价值标准。把关人特征:隐形性,完善性,对大众媒介的依附性(意见领袖) ,追加性(加工信息) 。把关人功能:检查功能,加工功能,导向功能(意识形态) ,连接功能(连接媒介与普通受众) ,评价功能。把关人概念的演变1、卢因与把关概念卢因于生态心理学(1943)和群体生活的渠道(1947)中提出,认为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和群体规范或把关人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2、怀特(White)的简单把关模式(图示)1949 年怀特通过对新闻编辑的个案调查,明确提出新闻筛选过程的把关模式。1950 年,他发表了这次调查的报告把关人:一个新闻选择的个案研究 。他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的,公式是: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输入信息门区输出信息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有闻必录” ,而是对众多新闻素材进行取舍和加工的过程。认为新闻把关是高度主观的东西,依赖于把关人的实际经验、态度、价值判断等。缺陷:过于强调传播者的个人行为而忽略个体受到的环境和组织制约。没有意识到媒介产品生产过程中多个把关人的存在。没有说明新闻把关的标准。孤立性,没有考虑到信息的流动性。意义:怀特把“把关”概念引进新闻领域,为以后的同类研究打开了门路。3、麦克内利的新闻流动模式(图示)它是对怀特单一把关模式的修正与发展,展示了信息流通网络中一系列的把关环节。优势: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在理论上纠正了怀特把关模式的单一化缺陷,揭示了在整个信息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一条由许多关口组成的把关链。动态、连续、多环节。不足:把每个把关人及其作用都平等化,不分主次,忽视了各把关环节重要性的不同,且没有注意到媒介组织受到的社会制约。4、盖尔顿与鲁奇的“选择性把关模式”(1965 年)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盖尔顿与鲁奇 1965 年在国外新闻的结构一文中提出了“选择性守门模式” 。中心观点:原始新闻事件的某些特点影响了它们是否会通过把关进入传播渠道。影响因素有:1.时间跨度(time span)。如果一个事件的发生符合媒介的时间表,它受到注意的可能性就更大,如在几个小时或更短时间发生并完成的事件,适合日报或广播、电视,而历时几天的复杂事件就适合于周报。2.强度或阈限价值(intensity or threshold value)。一个事件非常重要,或者重要性突增以致引起了特别注意,这一事件更有可能受到注意。(名解:阈限感知)3.明晰性(clarity) 。一个事件的含义越清晰、模糊性越低就越适合于报道。4.文化相近性(culture proximity)。事件越接近预期受众的文化和兴趣,就越可能被传播媒介选中。5.一致性(consonance) 。符合某些既定期望的事件,比那些与期望不一致的事件更可能被选中。6.出乎意料(unexpectedness)。具有同样一致性的事件中,越不平常或越难预料的事件越易引人关注。7.连续性(continuity)。一个事件一旦确定为具有新闻价值,就会引起对这一事件或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事件的持续关注。系列报道专题8.组合性(composition) 。某些新闻事件的选择,是出于媒介内容的整体构成或根据平衡性的需要,有些事件是作为对照性事件而被选中的。如性别平衡等。9.社会文化价值观念(socicultural value)。社会或守门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价值也会影响选择。盖尔顿与鲁奇认为,一个事件并不是只有具备上述全部要素才能构成新闻,新闻的筛选活动是依据三个基本前提进行的:一是附加性前提,事件包含的新闻要素越多,越有可能成为新闻;二是补偿性前提,一个事件在某些要素上是平淡的,但可以因其他要素比较突出而得到补充;二是排除性前提,如果一个事件所有的新闻要素都偏低,那么这个事件就可能被排除在新闻报道之外。优点:说明把关人在决定选择或淘汰新闻事件时的标准,并可以解释和预测某些事件能否经过把关人的筛选进入大众传播渠道。缺点:建立在个体感受心理学基础上,忽视了支配编辑选择行为中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以及意识形态因素等。5、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向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化(图示)对麦克内利模式的修正和完善,认为把关者的地位有主次之分,新闻从业者居于主要地位,又以新闻采集和加工阶段为要。他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不是有闻必录的,他会进行取舍和加工。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工,主要把关人是编辑。这一阶段相前者更具决定意义。缺点:有看到宏观社会环境的作用。6、休梅克和里茨的五层把关模式20 世纪 90 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社会体制层面以及文化层面。7、1957年麦克莱恩、韦斯特利模式:在信源(A)和接受者(B)之间存在一个大众传媒(C)。X代表各类事件。这些事件有的直接由信源传给接受者,或者通过媒介传递,有些则绕过信源A而直接进入媒介,由媒介传递给接受者。这一模式显示,并不是A所知的所有事件都能传递给B,有些是媒介所不知的,有些是媒介认为不值得传递的,在这里媒介起了把关人的作用,虽然信源也会起把关人的作用。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向社会控制模式的转化1969 年巴斯在新闻学季刊上批评怀特的理论,指出新闻编辑不能算作真正的把关人,他提出“双重行动模式”,认为真正的把关人是从事新闻采集的人或组织。不同的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不同。沃特.吉伯(Walter Gieber)推进一步,认为把关人并不像怀特说的那样完全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行事,而是受到信源的压力和新闻机构的压力,夹在中间的把关人很难有所作为,独立性自然不复存在。布里德“潜网” ,重视社会因素在把关中的作用,将新闻工作者的具体工作环境纳入研究。社会控制模式的横向扩展: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社会背景之下,研究新闻体制对媒介组织人员的影响。赖利夫妇 1959 年发表的大众传播与社会系统将大众传播视为整个社会结构中的一部分,来揭示其它社会系统对大众传播的影响。德弗勒对媒介内容的趣味性分析则指出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大众传播体统的结构,观念层面、制度层面作为一个整体的网络制约着大众传播的生产。作用:将把关人的工作环境引入了把关过程,明确指出把关人并非孤立的个人,而是一个组织,使把关人的研究重点向由个人向社会因素移动。“把关”的原因/ 传播者把关的必要性和必然性:1)信息的差异性:大量信息需要选择和过滤,媒介渠道有限而必须进行定量选择。2)传播者传播目的的差异性:传播者以政治、经济利益和文化价值取向作为选择依据。3)受众的差异性:选择不同信息满足受众的不同心理需要。4)媒介生存发展的需要:新闻选择是其维护自身机制、安身立命的根本保证。“把关”的过程。1)搜集信息:到社会乃至自然界寻求适合传播、有传播价值的信息。2)过滤信息:根据传播目的及受众情况,筛选、过滤已收集到的信息。3)制作信息:将确定要传播的信息符号化(编码) ,加工成讯息。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4)传播讯息:将制作好的传播品通过媒介网络发布出去,到达受众。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1)政治、法律因素:把关时必然考虑的基本因素。2)经济因素:指把关人把关时所必须顾及的由信息带来的经济压力,如何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是我国把关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3)社会、文化因素:包含社会价值标准体系和文化开放程度两层含义。4)技术因素:技术条件和技巧水平。5)信息自身因素:是否具有较强的传播价值。6)传播组织自身因素:按照本传播组织的要求、规范、传统标准进行把关。7)受众因素:为实现传播目的,把关人必然要对受众有充分了解。8)传播者个人因素:包括世界观、价值观、个性特征(个性、创造力、经验能力) ,传播方式(个人编码方式水平、个人传播能力)传统大众媒体的把关舆论引导作用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的:新闻选择,即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把关。制作,即报纸版面安排,新闻标题制作,广播电视节目的编排等。直接发表评论。网络中的把关人/ 把关人理论在网络中的表现:后工业时代,网络传播时代把关人理论并未被颠覆,只是从以前的硬把关变为软把关和延迟把关,控制更为隐蔽。相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中的把关大大增强了。网络把关主体及其把关行为:1)个人层面:网民自把关媒体工作者传统把关人消极堵塞,绝对主导地位,全封闭式管理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网络把关人积极疏导,相对主导地位,开放式管理2)媒介组织:网络信息量虽然巨大,但仍是有选择的,是根据网站自身的定位筛选出来,并用各种相关的网络技术或编辑手段来体现自己的意图。对网站的把关方式:通过对内容的选择来把关。通过网站结构与页面的设计来把关(框架理论) 。网络中的把关:技术把关屏蔽,隐蔽性把关。延迟把关删除,对相应“不良”信息的过滤。软把关版主、意见领袖作为参与者,引导舆论,防止网络成为不良舆论的温床。信息内容的过滤与筛选核实信源可信度,减少虚假信息。议程设置与框架处理结构与页面设计,内容选择、突出,置顶。把关标准趋于市场化,把关成为一种商业行为:以受众喜好作为新闻的把关标准,以增加点击率。搜索引擎也是一种商业行为的把关,百度竞价排名。谷歌综合排名,软件统计,权威性。但也是一种把关,且是更为隐蔽的把关。Google 按美国的价值观标准给我们把关,潜移默化的构建我们的知识结构,更长远的塑造着我们的行为消费者,用其技术和能力渗透西方意识形态,是一种意识形态霸权。G-phone 手机,gmail 掌握人们信息,故 Google 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故政府保护本土搜索引擎百度。互联网中把关变成了潜网,更隐蔽也更严厉。正:有利于维护互联网秩序;事后把关,而不是压制人们的表达,有利于推进言论自由,是一种民主的进步。负:潜网实际上是对人更深层的控制。理由。网络中的把关行为变化的原因:把关人角色泛化。网络去中心化,没有集权。交互性强,反馈及时,受众主动性增强,传者和受者界限模糊。可行性弱化。强调速度的网络无暇把关。海量信息提高了把关难度。网络的操作简单导致把关非组织化:新闻网站常常采编发合一,把关趋于弱化。网络权力分化。网民权力强化,可以采集、制作、发布;编辑权力被弱化;版主在网民和网编之间,靠人格魅力、影响力控制。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3)媒介外部组织及环境:政府和一些相关组织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网络传播中,被削弱的主要是政府的把关功能而不是专业新闻机构的把关功能。政府的直接控制力相对削弱,但是政府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融入微观的“把关”中。方式包括: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来实现把关行为。通过在资金、技术上扶持重点网站来贯彻自己的意图。通过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来实行控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本国在网络中的信息传播,改变本国在网络中的不利地位,从而使本国声音在网络中得到加强。政府把关角色如何转化:被弱化。政府由控制者变为引导者。政府支持百度,软性引导,通过间接手段,隐形控制。清道夫。清除对社会不良的网络垃圾。违法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个体把关,民众成为举报源与政府一起控制垃圾信息。应更加包容、理性、开放,靠其影响力影响舆论。让网民变被动被控制、把关变为主动(而不是强制)意见领袖地位。传统大众媒介的网络版的“把关人”角色:新闻工作者的职能将向“过滤器”转变:利用自身的权威性、可信性和品牌效应,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选择真实、可信的信息。上海东方网将所有新闻信息按来源添加可信度的标志,帮助网民识别真假。充当舆论领袖,引导言论,减少偏见和极端言论的出现,塑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东方网的“今日眉批”栏目充分体现其及时性、战斗性、丰富性和贴近性,旗帜鲜明的表明网站对一些新闻事件的立场,加强网上的舆论引导。Web2.0 中的把关:Web2.0 由下而上,受众参与性大(1.0 由上至下)web2.0 四个状态:资讯类 web2.0 网站:腾讯网信息聚合(标签)类网站:豆瓣网,大众点评网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BBS:天涯,猫眼看人,猫扑网自媒体:博客四个状态的把关与传统把关(记者、编辑)不同:按休梅克和里茨的五个层面分析:传统中的个人:传媒工作者。博客:普通网民,传媒行业工作者。1、网民把关网民自身素质及伦理。2、媒体工作者网络网状传播,而非线性传播,应摒弃传统方式,应注意引导。3、媒体组织:(网络上媒体组织没传统那么重要,但分众、小众传播时代应在网上建构品牌)有个性以吸引特定小众(比传统大众粘度更大) ;一定的时空感。4、媒介制度:以前硬把关。网络开放软把关,延迟把关。四类网站的职责:1、资讯类网站保持真实性不变;应引导舆论。应强调公共性(与之相对的是娱乐化、消费化,潜在定位,MSN,迅雷) 。2、信息聚合类网站、BBS:四种人版主,舆论领袖(有时与版主重叠) ,网络编辑,普通网民。每种人如何把关:1)版主、舆论领袖:靠其知识结构、能力、气质、性格等控制。应鼓励不同意见表达(应引导不同的声音,让受众说出来,以免在小范围内形成流言。互联网时代舆论引导不是要堵,而是要疏,疏的办法就是让其发出声音) 。建构意见气氛,引导公民理性,净化网络暴力(厦门 PX 事件黄丝带文明游行) 。引导正确舆论方向(很多意见领袖由知识分子充当,中国互联网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很好的表现的平台) 。2)网络编辑:可以删除和决定。传统编辑喜好明显。网络编辑监督;下放自由,分权。网络中的控制:网络不良文化: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网络不良文化的主要表现:1、虚假信息。虚假新闻;媒介假事件。片面追求商业利益,提高访问量。2、炒作信息。注意力经济时代,吸引眼球。尤其对“绯闻” “艳遇”等低俗内容乐此不疲。3、有害信息。商业主义导致广告泛滥,虚假广告、黄色信息、恐怖主义思想等有害信息。4、色情信息。电影。青少年影响。故需要对网络进行把关、控制。网络不良文化产生的原因:1、商业主义遮蔽人文价值。消费与欲望不需要跨文化障碍,全球消费主义,普世消费文化。经济全球化推动下,网络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凸显,导致对其他功能的漠视。2、开放性与虚拟性导致行为示范。开放性异质的价值观念的碰撞。虚拟性社会文化禁忌与监督机制的缺失。尼葛洛庞帝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视台。网络上的种种虚假、不良信息构成了网上的“噪音” ,破坏媒介生态。3、网络的交互性和反馈即时性增加了受众的主动性,加速了不良信息的传播。4、网络法制监管的缺乏:由于技术、地缘、实行等一系列问题,网络法制监管很困难。5、把关人的缺失或失职。对网络不良文化的控制:强硬的删除、屏蔽之外,应更强调一些软因素。1、加速中文域名服务器建设。谁掌握了信息传播源和信息传播载体,谁就能产生更大的社会影响力。我们必须加大网络建设的投入,增加网络信息线路的带宽,早日打破我国域名服务器依赖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面,拓展我国的信息辐射空间。因此必须加快建设中文域名服务器,加强中国网络文化的内外影响力。2、加强网络把关人,创建高质量网站。3、在技术方面,加强“滤网”技术研究。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并控制不良信息流通。4、加强网络道德自律。5、完善网络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网络文明的硬性保障。许多现实社会的法规与道德原则,在网络社会同样适用。可参照对电影和电视的内容进行评级的做法,积极筹划建立起全球性的互联网内容评级制度,以筛去网上过多的色情、暴力、粗俗言语等有害内容。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6、全面提升网民素质,是防止网络失范行为的根本前提。网络交往虽然具有隐匿性,但其行为主体仍是现实社会中真实的个人。以上为控制措施。但控制过多就没有自由,而互联网的特点之一就是自由,故控制与自由之间应取得平衡。互联网应向前发展,以促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政府如何民主、有效的控制才能发展公共领域?艳照门,明星隐私,技术危机。当下互联网发展离公共领域还有距离。1、互联网虽然是开放的,但并非完全公开,仍存在技术把关或屏蔽等。7.5 事件中微博屏蔽。维基解密屏蔽等。2、匿名性导致网民情绪化、非理性的行为。公共领域强调公民理性。3、博客、BBS很多私人信息公开化的现象。 (杨老师考题)公共领域强调公共利益、公共事务,这些现象会削弱批判的力度。娱乐功能(麻醉功能)政治功能被弱化,娱乐功能被强化,许多人才沉浸在娱乐信息中,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4、中国网民:年龄集中在 1835 岁。文化程度。公共论坛中发言的主要是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男人更愿意关注公共事务。而这些人的比例是很小的。中国最广大农村人的声音在哪里?他们的声音是如何被传达的?5、线上线下权力不平等,线下没有线上的参与精神。公共领域概念:公共领域公民社会公民在公共空间谈论公共事务、关系公共利益,有公民组织、团体NGO(主要是海归) ,关心环保等有关公共利益的社会问题(政府关注有限) ,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公民要求:公民理性(明辨是非的能力) ,参与性;有组织,哪怕是意见领袖或者 NGO 等一些松散的组织,联合小团体做一些公共性的事情;理性选择。通过是非明辨之后的决定。政府如何在互联网的良性发展(公共领域)和控制之间做权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