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南大学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827)考试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中南大学考研辅导班:中南大学 2018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流行病学(代码 827)考试大纲本考试大纲由湘雅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委员会于 2017 年 7 月 1 日通过。本大纲根据詹思延主编流行病学(第 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编写。I.考试性质流行病学考试是我校生物统计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一门入学专业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大学本科阶段流行病学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其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在专业上择优选拔。II.考查目标流行病学考试要求考生:1. 准确地掌握该课程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 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与研究方法,熟悉其研究范围与应用。3. 掌握疾病分布的描述方法及常用指标。4. 掌握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各分类研究方法的设计原理,实 施及质量控制原则与资料分析方法,熟悉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5. 掌握病因的定义及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6. 掌握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7. 熟悉慢性病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疾病“三级”预防的基本含义,疾病监测的定义和应用。.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3、试卷内容结构基本概念 30%基本原理 40%方法应用 30%.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50 分(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单项选择题 20 分(10 小题,每小题 2 分)问答题 60 分(4 小题,每小题 15 分)分析计算题 20 分(1 小题,每小题 20 分).考查内容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起源、形成、发展;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1.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目前适合我国的流行病学的定义2.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 流行病学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工作深度的三个范畴;流行病学研究的三种基本任务;流行病学学科中的三大要素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基本原理;实际应用第四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流行病学分类1.观察性研究或非实验性研究 观察性研究的种类,研究的定义及特点;三类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之间的内在联系;2.实验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的种类及各自的特点;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的区别;3.理论性研究 理论性研究的种类;第五节 流行病学的特征 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医学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第六节 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第二章 疾病的分布第一节 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1.率和比: 率;比;比例;率、比和比例的正确使用2.发病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感染率;续发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3.死亡指标:死亡率;病死率;生存率;累积死亡率的定义及适用范围4.残疾失能指标:病残率;潜在减寿年数;伤残调整寿命年的定义及适用范围第二节 疾病流行的强度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散发;流行;爆发的定义第三节 疾病分布的形式 1.人群分布特征 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宗教;婚姻与家庭;流动人口;2.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3.地区分布特征 疾病在不同国家及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4.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第三章 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现况研究 1.概念2.现况研究的目的3.现况研究的特点与种类 第二节 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现况研究实施的步骤2.确定研究的对象3.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4.确定收集资料的方法 调查表编制;调查变量的规定;调查员5.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与质量控制 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几种偏倚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防止产生偏倚的措施6.现况研究的资料分析7.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1.生态学研究的概念2.生态学研究的目的3.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生态学比较研究;生态趋势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目的;资料分析方法4.生态学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生态学谬误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第四章 队列研究第一节 概述1.队列与队列研究的定义 暴露;固定队列;动态人群2.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研究目的3.队列研究的类型 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定义及适用条件第二节 队列研究的实例 第三节 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1.确定研究因素2.确定研究结局 结局的定义及判定标准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 1)暴露人群的选择: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有组织的人群团体;2)对照人群的选择: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多重对照;3)暴露及对照人群的选择原则4.确定队列大小 影响队列大小四个参数:一般人群发病率、暴露人群发病率、显著性水平、把握度;样本计算公式;确定队列大小需考虑的问题:抽样方法、暴露与非暴露组的比例、失访率5.资料收集与随访 随访对象;随访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和终止时间的确定第四节 队列研究的资料整理与分析1.基本整理表2.人时的计算 暴露人年的计算、动态人群的人年计算;寿命表发计算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3.率的计算与显著性检验 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率、标化死亡比4.效应的估计 相对危险度(RR);RR 的 95%可信限;率差(RD、特异危险度、超额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病因分值);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与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PAR%);剂量反应关系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1.常见偏倚的种类 选择偏倚;失访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2.常见偏倚的预防 选择、失访、信息、混杂偏倚的控制方法第六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第五章 病例对照研究第一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第二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1.病例与对照不匹配2.病例与对照匹配 频数匹配;个体匹配;匹配过头的概念3.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病例队列研究;病例交叉研究;单纯病倒研究;病例时间对照设计第三节 实例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1.一般步骤 2.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 提出假设;明确研究目的;选择适宜的对照形式;病例与对照的来源的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选择;样本量的估计;获取研究因素的信息;资料的收集第五节 病例对照研究的数据资料整理与分析1.资料整理2.数据的分析 描述性统计;统计性推断:不匹配不分层资料分析;不匹配分层资料分析;分级暴露资料分析;匹配资料的分析。指标:比数比 OR;相对危险度 RR;归因分值3.病例对照研究的功效第六节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1.选择偏倚 入院率偏倚;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时间效应偏倚的定义及控制措施2.信息偏倚 回忆偏倚;调查偏倚定义及控制措施3.混杂偏倚第七节 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第八节 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点与局限性的比较第六章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第一节 概述 1.发展简史;定义;实验研究与观察研究的区别2.研究的基本原则:对照的原则;随机的原则;盲法的原则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类型 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类实验(半实验)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明确研究目的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 研究对象的选择 选择的主要原则: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依从性好的人群 确定实验现场 样本大小的确定 影响样本大小的主要因素(干预前后结局事件的发生率;第 I 型错误出现的概率;第 II 型错误出现的概率;单/双侧检验;研究对象分组数量);样本大小的计算(非连续性变量样本大小;连续性样本大小) 随机化分组 简单随机分组;分层随机分组;整群随机分组 设立对照 影响因素;设立对照的方法(标准疗法对照;安慰剂对照;自身对照;交叉对照) 盲法的应用 单盲;双盲;三盲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排除;退出的定义、原因(不合格、不依从、失访的定义及处理) 实验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 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有效率、治愈率;N 年生存率);评价预防措施 效果的主要指标(保护率、效果指数)第四节 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定义;原理;基本特征;设计基本原则;用途;应注意的问题第五节 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定义;原理;研究设计方法,分组方法、样本计算、干预。第六节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优缺点的比较第七章 筛检第一节 概述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1. 筛检的定义;筛检试验的定义;筛检的分类(整群筛检和选择性;单项筛检和多项筛检);筛检的目的2. 诊断试验的定义;筛检实验和诊断实验的区别3. 筛检实施原则4. 筛检的伦理学问题第二节 筛检试验的评价1. 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 确定“金指标”;选择受试对象;估算样本量;整理评价结果2. 筛检试验的评价指标1)真实性定义;指标: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约登指数;似然比;一致率2)可靠性定义;影响因素3)预测值 定义;指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3. 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值的确定 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第三节 筛检效果评价收益的定义;影响因素生物学效果评价:病死率,死存率,死亡率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第四节 筛检中的偏倚 领先时间偏倚;病程长短偏倚第九章 偏倚及其控制第一节 研究结果的变异性 变异的概念;种类(生物学变异和测量变异、随机变异和系统变异;个体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水平的变异性、群体水平的变异性);各种变异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第二节 研究的真实性 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概念;偏倚的概念;内部真实性和外部真实性的概念第三节 研究的偏倚 选择偏倚 定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中选择偏倚出现的原因 信息偏倚 定义;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中信息偏倚出现的原因 混杂偏倚 定义;判定原则;因果关系分析中的混杂偏倚(继发关联;真接因果关联的歪曲)第十章 病因与因果推断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病因概念 病因的定义 病因模型 生态学模型;疾病因素模型;病因网络模型第二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假设演绎法、Mill 准则及应用;因果性实验中的对照法则,包括设立对照的必要性及如何保证对照的有效性第三节 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 统计关联;因果关联第四节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关联的时间顺序;关联的强度;剂量-反应关系;暴露与疾病的分布一致性;关联的可重复性;终止效应;关联的“特异性”第十一章 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第一节 疾病预防的策略与措施 制定预防策略的必要性和依据 策略制定的三个步骤;制定策略的必要性;制定策略和措施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