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考研解析陶渊明及其诗文创作.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北京大学创意写作考研解析陶渊明及其诗文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陶渊明及其诗文创作千古隐逸诗人之宗东晋诗坛,玄风炽盛,内容上, “诗必柱下之旨归,赋乃漆园之义疏”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 ) ;艺术上, “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钟嵘诗品序 ) 。直到晋末宋初的陶渊明,才给枯燥沉闷的诗坛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把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提高到一个更为淳真、自然的境界。他清高耿介的人格,恬淡玄远的志趣,连同其饮酒诗、田园诗,为后世文人士大夫筑起一个了纯洁、自由的精神家园。一、陶渊明的人生道路陶渊明(365?427 ) ,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曾祖陶侃军功起家,任晋朝大司马,在当时被门阀士族讥为“小人” 、 “奚狗” 。祖父、父亲皆曾为官。幼年丧父,家道中落。受时代风气的影响,他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归园田居其一) ,早年就爱好自然 ;同时又“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其五) ,有大济苍生之念。他十九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 ,东晋王朝胜利地阻止了北方前秦的南侵,形势喜人。不久之后,便又呈现出皇室争权、军阀恶斗的政治乱象。陶渊明迟迟没有入仕。后为穷困所迫,从二十九岁到四十一岁间,断断续续做过州祭酒、参军、县令等。他置身充满篡夺、倾轧的官场,感到“志意多所耻” (饮酒诗其十九) ,便从彭泽令任上毅然弃官归田了。辞彭泽令之后,陶渊明躬耕自资,生活清苦,然因远离官场,复返自然,故亦能自得其乐。后期与之交往者,多为邻里农夫,亦有隐士高人。他与当时隐居庐山附近的周续之、刘程之,合称“浔阳三隐” 。庐山东林寺高僧慧远,相招结“莲社” ,他不顾佛门清规,提出“若许饮则往” 。江州刺史王弘前来相邀,他见有酒, “欣然便共饮酌” (宋书陶潜传 ) ;檀道济专程来访,馈以粮肉,他却“麾而去之” (南史陶潜传 ) 。任情适性,不慕荣利。元嘉四年(427)秋,陶渊明贫病交加,身体日渐衰弱。九月间他为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 自祭文一篇。十一月病逝。谥曰“靖节先生” 。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儒家的入世精神 陶渊明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其饮酒其十六云:“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 ”但是他不拘守章句之学,而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 。他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有“大济苍生”的壮志。济世之怀无法实现,他只好退而躬耕、安贫乐道:“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诗二首其二)但他归隐之后,并未忘怀时世,常常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悲愤,这是他田园诗中一直闪烁着仁爱光辉、生机熠熠的根源所在。道家的自然主义 在腐败污浊的现实面前,陶渊明吸收了不少道家思想。人性观方面,他用道家的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真”对抗现实的“伪”:“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 (感士不遇赋 ) ;社会观方面,他以道家的“淳”对抗现实的“薄”:“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桃花源诗 )他认为,万物都会按照自然规律生灭变化,因而采取“委运乘化” 、乐天知命的人生态度:“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归去来兮辞 )他的归隐,是返朴归真、保持“真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佛教的般若思想 为了摆脱世俗情结的纠缠,除了儒家的安贫乐道的思想力量,陶渊明还借助佛家般若思想,认为一念心寂,万境皆虚,世间诸有,终归空无:“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归园田居其四) ,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形影神 ) 。 从嵇康、阮籍到两晋名士,都在寻找玄学人生观的解决方式,但是都因没有找到化解世俗情结的力量而失败了。 陶渊明用儒家的道德力量、道家的自然主义和佛家的幻化思想,摆脱了世俗的种种纠结,走向物我泯一的人生境界。但是,他也并非能始终坚持这样的人生观,这说明魏晋玄学思想并不具有真正的人生实践性。三、陶渊明的诗歌成就陶渊明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具精神魅力、个性风格的诗人,其风格一言以蔽之就是自然、率真。因其“质性自然” ,故而诗歌亦是其一生生活和思想真实、自然的反映。陶诗题材甚多,以田园诗、咏怀诗成就最高。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创作田园诗的诗人。他的田园诗不是单纯描写田园风物,而是把田园作为与污浊现实相对立的生活天地来描写,贯穿着诗人质朴的生活态度和美好的人生理想,隐含着对现实批判的锐利锋芒。其中高境,后世田园诗人无可企及。陶渊明的田园诗重在写“意” ,这与魏晋玄学“得意忘象”的审美观念不无关系,但更主要的是,他能从寻常的农家生活、田园景象中挖掘出生活的内在美,藉此创造出一个淳朴天真、自然和谐的理想境界。元好问说得好:“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继愚轩和党承旨雪诗 )其代表作有归园田居 、 桃花源诗 、 饮酒其五等。陶渊明还创作了不少抒写人生感受的咏怀诗。有的表达不慕荣利、甘于淡泊的高洁志趣,如咏贫士七首;有的则透露出对时事的关注之情,如咏荆轲 。在读山海经组诗中,他更是“藉荒唐之言,吐忿涌之情” (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卷十四 ) 。顾炎武曾谓陶渊明:“淡然若忘于世,而感愤之怀有时不能自止而微见其情者,真也。 ”(顾亭林日知录卷十九文词欺人 )洵为确论。陶诗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读陶诗,如与诗人促膝相谈。他擅长用浅显古朴的“田家语”和白描手法来传写田园生活的真趣和诗意,达到“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元好问论诗绝句 )的高妙境界,被后人誉为“平淡之宗” (胡应麟诗薮内篇卷二) 。陶诗的境界朴茂渊深,衣被后学,对山水田园诗人影响极其深远。 四、陶渊明诗歌选读(1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归园田。方宅十馀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题解: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八十余日,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终老田园。归隐后不久,约在次年春夏间,他就作了归园田居五首,描绘了田园风光的美好,农村生活的淳朴,躬耕垄亩的充实快乐。此为第一首,抒发了自己彻底告别官场、复返自然后的愉悦心情。赏析:跳脱尘网,复返自然,欢欣鼓舞,情绪开张。襟怀尽露,写景清新,简笔勾勒,构思精妙。“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苏轼与苏辙书 )“东坡尝云: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 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得其妙,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惠洪冷斋夜话引)“此诗纵横浩荡,汪茫溢满,而元气磅礴。大舍细入,精气入而粗秽除。奄有汉魏,包孕众胜,后来惟杜公有之。韩公较之,犹觉圭角镵露,其余不足论也。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方宅”至“桑树颠”八句以欣欣之笔,欢乐地咏唱着居所附近的美丽风光: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一幅多么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田园景象。这风光之美,经过诗人心灵的点化,带有理想的色彩,和他后来桃花源记中所述的世外桃源的光景何其相似乃尔:“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这完全是陶渊明刚刚回归园田后欣喜之情的外化、诗化。后来贫病交加时,就不再有此种景象了。(2 )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题解:这首诗主要描写他躬耕垄亩后的甘苦。但要注意的是,陶渊明作为一个贵族的后代,一个很少经历过生活磨砺的士大夫,他要完全凭借个人的劳动养活一家人,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事实上,这时候,他的家中仍然有僮仆和带有人身依附关系的“门生”为他种田。但他也确实参加了一些力所能力的劳动,并从中体会到了劳动的甘苦。所以,我们在看待他的“躬耕”时,既不能把他的劳动与普通的农民相提并论,也不要认为他是在做秀。他的田园生活感受中,包含了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而这些在封建社会的其他知识分子身上是几乎看不到的,因而弥足珍贵。另外,这首诗还隐括了前人的作品汉代杨恽(司马迁外孙)的一首歌辞:“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这是杨恽得罪免官后的牢骚之作。陶渊明暗用杨诗,表明其归隐躬耕也是有政治寓意的,即用自己亲自种豆南山的举动,与污浊腐朽的官场社会决绝,洁身自好,自得其乐。赏析:田园生活,苦中有乐;淡墨白描,人景浑融;语言清新,音节和缓;结以高趣,韵味悠远。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 (元好问论诗绝句 )“幽厚之气,有似乐府。储、王田园诗妙处出此。浩然非不近陶,而似不能为此一派,曰清而微逊其朴。 ” (钟惺古诗归卷九)(3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题解: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大约写于诗人归田()之后的第十二年。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这二十首诗,可以大致看出诗人归田之后的生活、思想的变化过程: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这是其中第五首,也是最为著名的一首。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赏析:闹中取静,淡泊明志。神游象外,闲逸悠然。出语平淡,言近境远。“心不滞物,在人境不虞其寂,逢车马不觉其喧。篱有菊而采之,采过而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山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明王士禛古学千金谱 )(4 )杂诗十二首(其二)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题解:陶渊明的杂诗共有十二首。王瑶先生认为前八首“辞气一贯” ,当作于同一年(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 年版 ) 。据其六“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句意,知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年(414 ) ,据其辞官归田已有八年。此组杂诗 ,实即“不拘流例,遇物即言” (文选李善注)的杂感诗。慨叹人生之无常,感喟生命之短暂,是其基调。此为第二首,写光阴流逝而志业无成的忧愤。赏析:日月飞逝,光阴虚度,恨无知音,志不获骋。触景伤怀,夜不能寐,借酒浇愁,三言悲焉。新祥旭咨询电话:17521023199(同微信)“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二语,妙在欲字、 劝字,于寂寞无聊之况,得此闲趣。 ” (温汝能陶诗汇评卷四)“此篇亦无奇,但白描情景,空明澄澈,气韵清高,非庸俗摩习所及。 ” (方东树昭昧詹言卷四)新祥旭考研辅导咨询热线:17521023199(同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