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建筑学考研上岸经验.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建筑学考研上岸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建筑学考研上岸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建筑学考研上岸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建筑学考研上岸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大连理工大学 2018 年建筑学考研上岸经验我本科就读山东科技大学,建筑学专业,从去年 3 月份正式开始复习。我在寒假时本来打算考北京建筑大学,后来在四月份改变了考研目标院校,改成了大连理工。所以我的专业课是从四月初开始复习。在经验分享开始之前,想跟大家说一些复习之初的准备。首先,是择校问题。现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早了!如果还没有确定目标院校或者有选择困难症的同学一定要赶紧确定下来了!毕竟每个学校的专业课复习内容很不一样,所以复习方向也很不一样。第二,是心态问题。前期(暑假之前)可以不用绷得太紧,保证每天能有适度的学习时间就可以了,事实证明,决定考研成败的关键时期实在暑假之后,但在前期最好有足够的积累,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重点可以记记单词、做做建筑史笔记、积累积累快题案例这些之前的准备工作就可以了。调整好作息,尽量有一个规律的学习时间。第三,是计划表。大家复习的时候除了给自己定大目标之外,还要有每个阶段的阶段性规划,每周指标,最好还要订一下每天的目标计划。我当时是每个月做一次计划表,精确到每一天的任务,从三月份开始,每天在完成的项上打一个勾,成就感满满也更加有条不紊。不过到了后期,时间紧任务重的 12 月,可能会连做计划表的时间也没有了,不过到了那个时候大家肯定都会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了。关于理论课理论课我感觉也是能拉开很大分差的一科。而且对于大工来说,理论课甚至有可能比快题拉分还要大。比如今年初试快题 130 分的很多,将近有 10 个同学,但是理论课能上130 分的却不多,甚至 120 分的也是寥寥,所以对于理论课的复习也要高度重视。大工理论课主要是考建筑史,分为中建史、外国古代史、外国近现代史(因为大工近现代史部分很多,所以我习惯把这一部分单列出来当作独立的一部分),而公共建筑原理、居住建筑原理等部分,官方已经念叨了两年说要考,但是从这两年真题的情形来看,并不会脱离建筑史单独出题,总会与建筑史结合着来考,所以复习的重心依然是放在建筑史上。而公共建筑原理,还有建筑空间组合论最后面与史论有关的几章,大家可以重点看看上面提到过的建筑,还有书上面画出图的建筑。我认为建筑史这一部分,虽然主要是靠后期的背诵、记忆,但是在复习时,更重要的是理解。虽然建筑史不是像物理数学那样是需要计算、应用的纯理性的东西,而是文科类的更偏感性的学科,但它的背后同样有着逻辑的支撑、也有时间上纵向的承接关系和东西方同一时期横向上的对比关系等等。而且通过理解的记忆也能够更加深刻,不容易轻易忘记。我现在分几个部分说一下理论课的复习关于笔记整理我是因为一直对建筑史比较感兴趣,所以在复习、整理笔记的时候喜欢做得细一些,而且对于我这种文具控来说,整理笔记的过程本身也是非常享受的一件事情。大家尽量能自己整理一下笔记,并且尽量培养对于建筑史的兴趣,不然到了后期面对庞大而枯燥的背诵任务会非常非常痛苦。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在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建议以“内容+画图”这样的模式来整理,因为后期背诵的时候结合着图来记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对于近代建筑大师这一部分,由于建筑大师特别多,每个建筑师的建筑作品又多得让人怀疑人生,这个时候记住每个建筑作品的文字描述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还是尽量做到),所以最保险的是,能够记住每个作品的大致模样,包括外观特征、平面的大致感觉,这样在考到的时候还能通过回忆图式来自己组织语言。除此之外,到了后期记图的时候我也专门做了一本画图的图籍,把要记得图整理到一起,方便翻阅。这里的图可能就没有笔记上的那么复杂,更加简化好记一些。关于时间安排问题,我是在第一遍看书的时候就开始整理笔记了,所以课本我只过了一遍,但是比较细致,另外两本建筑史的图说,我是在复习每一章的时候再找图说中对应的内容看一看,作为笔记的补充内容,但没有从头到尾过一遍,但大家如果有时间最好能全部看一遍,(比如今年考到的雅典卫城博物馆就在外键史图说中,而课本上没有)。我笔记一直整理到 9 月初,然后从 9 月中旬开始背诵,我觉得背诵这个事情还是越早开始越好,因为内容太多了,晚背真的背不完(当然记忆很好的大神可自动忽略上述内容)。我当时原计划是笔记从头到尾背三、四遍,但最后也没来得及实现,中建史基本背了3 遍,外国古代史只背了 2 遍,外国近现代史背了 3 遍左右。建筑史这一部分还是记得越牢越好,因为考试的时候时间很紧,根本没有太多思考时间,最好能看完题就刷刷刷写写写,一直写到最后一秒。中建史我一直觉得中建史是性价比最高的一门啦因为它内容比较整,就分成几个专题,大家就按课本这个专题顺序来看就可以。并且中建史出题的重复率很高,颐和园、天坛、佛光寺大殿等等这样的高频考点就重点看。相对来说中建史的内容不算特别多的,但是图比较难记,尤其是那些塔呀、寺呀、阁呀的剖面图,这个也没有什么好方法,大家多画几遍,注意一些叉手、托脚、昂拱等等要点以及比例关系。今年中建史考了北京城的平面图,屋顶的简图,里坊制城市以及以颐和园为例说明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手法,都是考过很多次的内容了,难度不大。关于颐和园的题,大家可以从颐和园的特点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再说明中国皇家园林的普遍特点。论述题能画图的也要把图画上。外国古代史这一部分最好梳理一个脉络关系,因为它在时间上的逻辑性很强。比如哥特时期的建筑风格与罗马风时期的建筑风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哥特时期的建筑在结构上比罗马风时期解决了什么问题等等。外国古代史的结构部分是一个重点,是由结构决定了它们的外部形式和内部空间。并且,外国古代史这一部分也比较容易出新题,大家看的时候最好全面一些。这一部分今年的真题涉及到万神庙平面和剖面图、圣马可广场画图,这两道画图图比较简单。还有巴西利卡的形制来源以及与哥特式教堂的形制关系,这一题是一道新题,也比较灵活。哥特式教堂的平面是属于拉丁十字,而拉丁十字是由两个巴西利卡垂直交叉发展而来。大家在答题的时候要把巴西利卡的平面图画上,简单说明一下巴西利卡,再把拉丁十字的平面图画上,简述拉丁十字的特点。(我当时把巴黎圣母院的平面图也画上了,因为它是非常典型的哥特式教堂),然后可以捎带着说一下二者的内部空间特征等等。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外国近现代史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非常多,一定要给它留出充足的时间。我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除了课本上按风格派别来整理之外,最好每个建筑师单独整理成一个个专题(这个任务量其实非常大),每个建筑师按建筑风格、建筑理论、建筑代表作品这几部分来整理。建筑作品尽量网罗得越多越好,因为这一块很有可能会考得出其不意。尤其解构主义、还有日本建筑师这一块大家重点看一看。今年真题考到了尼迈耶的风格及作品,这一题大家千万不要把他跟理查德迈耶给弄混了,他们俩不是一个人啊。这一题尼迈耶的代表作大家可以从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而建筑史课本上很少涉及。还考到了雅典卫城博物馆,以及 2017 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获奖者三位名字很难记的建筑师他们的风格及作品,我感觉这两道题可能是丢分最严重的两道题,刚刚有提到雅典卫城博物馆在外建史图说上有具体论述,他是解构主义大师伯纳德屈米的一个代表作;普利兹克获奖者今年是第一次考, 大家以后可以关注一下这一方面的内容。还有就是今年考了很多柯布西耶的作品,包括拉图雷特修道院平面图及空间构成,以及萨伏伊别墅与圆厅别墅的平、立面的分析比较,全都是画图+论述,(圆厅别墅的立面图以及拉图雷特平面图是第一次考,所以在记图的时候对于没有考过的图也要适当留意)。萨伏伊别墅与圆厅别墅,虽然同样为居住类建筑,但是一个是现代主义的代表作,一个是文艺复兴晚期集中式住宅的代表之作,二者的不同之处很好比较。画出平立面分别来说一下各自的特点即可。今年的外国近现代史部分基本上都是新题,而且基本聚集了试题的所有难点。画图题的背诵最好不要晚于 10 月份,我当时差不多是 10 月初开始记,大概一天记510 个图左右,每天固定时间段(早上起来记一小时,晚上睡觉前记一小时,这样一早一晚的时间,早晚就把图记住了)。图要像单词一样,一直记,不能断,直到考建筑史的前一天晚上和早上都要记,因为图是你不会画就真的不会画了的东西,不能自己编。关于建筑史部分大概就说这么多,建筑史的内容非常庞大,到了后期会出现背过一遍之后什么也没记住的情况,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甚至直到考试之前都会觉得建筑史还没有复习完,但只要大家每天花出足够的时间在建筑史上,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太坏。关于快题关于快题部分,要说的不是特别多。因为快题主要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要靠自己持之以恒的学习、慢慢沉淀自己才能提高的一科。我的手绘好像一直都还不错,所以我没有太担心这一块,主要是把精力放在提高方案上面。刚开始的时候我对快题也是啥也不懂,甚至也看不出一份快题是好是坏,什么样的快题才算一份优秀的快题。大家千万不要有一个误区,就是千万不要认为画得好看的快题就是好的快题,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虽然图面表达是对于老师阅卷时的敲门砖,但是决定生死的还是方案本身。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方案呢?相较于不断地画成套快题,我更习惯于用零碎的时间进行案例的积累。坚持案例积累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是我也不知道其他更好的办法来提高自己方案。在抄绘这些案例的过程中,不仅一直在锻炼手绘能力,积累空间处理手法,并且能够提升你的视野,提高建筑素养。我当时从寒假 2 月份开始,除了中间学快题还有忙课设的时间以外,基本一直抄绘到 11 月初,2、3、4、5、9、10、11 月这几个月积累了满满好几本的抄绘新祥旭考研官网 http:/www.xxxedu.net/写在最后,考研的过程虽然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也是一次提升自己给自己充电的珍贵体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愿好运与你同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