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山东大学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山东大学348-文博综合考试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48-文博综合一、考试性质文博综合 (代码 348)是 2011 年文物与博物馆硕士(M.C.H.M)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 文博综合考试要力求反映文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文博事业建设培养具有现代文博事业理念和工作能力,能胜任较高水平文博业务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于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但由于这四个学科领域之间的差异性很大,各招生单位可根据自身的具体培养能力和特点制定相应的考试内容(例如:只有考古学人才培养能力的单位可偏重在考古学概论方面出题,余类推) 。三、考试内容一、文物学概论1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文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2)理解文物学教学的任务、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文物学的基本理论来分析和解决文物领域的各类问题,以指导文物研究、文物工作和文物事业地发展、充分发挥文物的作用。2考查内容1)文物学概述1.1)文物学的对象和任务文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产生于对文物的研究,反之,文物学科的建立又促进了文物研究的提高和发展。文物学的任务是揭示文物研究的规律,探讨文物的价值和艺术,指导文物的实践工作。1.2)文物学的重点和聚集主要关注和了解文物学的萌芽、文物学的发展、文物学的理论深化等阶段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流派、代表性专家、主要学术著作、研究方法和系统理论。2)文物学研究的主要领域2.1)研究文物的价值总的来说,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文物可以补史的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文物反映了当时人类的各种活动,而且还反映了这些活动之间的社会2关系和产生的社会效果。 2.2)研究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文物的史料作用和教育作用。文物的史料作用主要研究以下内容:证史作用正史作用补史作用史料作用文物的教育作用主要探讨以下内容:文物教育的特点文物教育的场所文物教育的形式文物的教育功能2.3)研究文物的分类分类是根据不同标准,对文物的同与异集合成类的过程。文物的分类方法较多,主要有时代分类法、区域分类法、存在形态分类法、质地分类法、功用分类法、属性(性质)分类法、来源、价值分类法等等。此外还包括 4)研究器物与遗迹、5 )研究文物鉴定、6 )研究文物保护、 7)研究文物管理、8)研究队伍建设、9)研究文物收藏、10 )研究文物旅游等内容。文物分类有利于文物保管,有利于文物的宣传,有利于文物的研究。3)文物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3.1)文物学研究的理论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文化进化论定位论和系统论3.2)文物学研究的方法一般社会科学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4)文物学的发展简史4.1)文物学的萌芽4.2)文物学的产生4.3)文物学的发展5)文物的性质35.1)文物的定义5.2)文物的内涵5.3)文物的时限6)文物的定名6.1)文物的定名原则与方法 文物定名的原则文物定名的方法7)文物管理与保护7.1)文物管理的内容7.2)文物保护管理措施7.3)文物管理机构的设置7.4)文物的管理文物管理原则与方式文物的法制管理馆藏文物的管理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文物调查与管理考古发掘的管理私人收藏文物的管理文物出境的管理文物市场的管理8)文物保护技术8.1)传统文物保护技术8.2)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保护文物8.3)文物保护中的专门技术9)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管理9.1)制定保护规划9.2)加强保护管理10)文物工作人员的管理11)文物保护的科研与文物保护科技的应用12)文物保护方针二、博物馆学概论1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博物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42)了解博物馆学的主要任务、博物馆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过程、原则和方法。3)能运用博物馆学基本理论和现代博物馆理念来分析和解决博物馆的现实问题。2考查内容1)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1)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1.2)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保存、研究和利用自然标本与人类文化遗存,以进行社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包括博物馆事业发生、发展的历史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也包括博物馆社会功能的演进、内部机制的运营和相互作用的规律。1.3)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研究博物馆藏品、陈列、观众以及各项工作及相互关系,博物馆事业建设各个方面以及各级各类博物馆之间的关系等;二是研究博物馆与社会公众、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2)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2.1)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属于社会科学。2.2)博物馆学的相关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目录学、管理学等等。2.3)博物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哲学方法、一般科学研究方法(分析和综合方法、历史法、调查法、比较法等) 、具体研究方法。3博物馆学简史了解外国博物馆学简史和中国博物馆学简史4博物馆功能与类型1)博物馆的概念: 文化部发布,自 2006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的博物馆管理办法第一章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博物馆,是指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过文物行政部门审核、相关行政部门批准许可取得法人资格,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2)博物馆的特征包括(1)实物性,没有实物就不能成为博物馆;( 2)直观性,这是作为社会教育机构的博物馆特有的传播方式;(3)广博性,万事万物都成为博物馆收藏对象,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十分广博。3)博物馆的功能有收藏、研究、教育。4)博物馆的类型可分为五大类:(1 )历史类;(2)艺术类;(3)科学类;(4)综合类;(5)其他类型5博物馆发展史了解外国博物馆发展史和中国博物馆发展史6当代博物馆5了解当代中国博物馆和当代世界博物馆7博物馆藏品的搜集和鉴定 1)所谓博物馆藏品是博物馆为了社会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性质,搜集保藏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见证物。2)博物馆藏品的搜集是博物馆根据其性质、特点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目的地不断补充文物或标本的基本业务工作。3)博物馆藏品鉴定的主要任务是辨明真伪,考证内涵,评定价值末叶应包括定名和定级。其目的在于帮正藏品的科学性,为国家保护真实的科学文化财富。同时,也为博物馆藏品的科学管理、公开展出、研究利用,把好真伪这第一道“关口” ,并提供藏品的价值、名称、时代、级别等鉴定成果。8博物馆藏品管理藏品管理的目的一是保护藏品的安全,防止丢失、损坏;二是方便研究和利用,使藏品的内涵价值转化为社会价值。要求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用方便。9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管理了解其概念、原理和意义。了解其工作步骤与方法10博物馆陈列与展览1)概念:“博物馆陈列(Display) ,是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观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2)陈列和展览的区别:我国博物馆学主张,陈列也叫基本陈列,系指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的,有自己的独有展品和陈列体系的,内容比较固定并常年对外开放的陈列。而展览也叫专题展览,系指内容专一,小型多样,短期展出,可以经常更换的展览。3)陈列的基本原则:3.1)与本馆性质和任务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3.2 )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3.3 )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明示; 3.4 )展厅内具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施; 3.5 )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3.6 )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及时、准确,形式新颖。64)陈列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4.1)总体研究与设计;4.2)内容研究与设计;4.3)艺术形式研究与设计;4.4)辅助展品和设备的设计与制作;4.5)陈列的现场安装与布置;4.6)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4.7)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12博物馆观众博物馆的每一项工作(陈列、讲座等) ,因主题、内容、艺术形式、活动方式、举办时间和所适合文化程度的局限,总是会对广泛观众中某一部分观众最合适,这一特定群体就是举办这项活动所面对的主要服务对象。在国际博物馆学界称之为陈列展览或某项活动的“ 目标观众群” 。观众调查研究方法主要有: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所谓直接调查包括口头调查、直接观察、座谈会等形式;所谓间接调查主要是通过调查表、设观众留言簿等方式。所谓博物馆之友,是为支持、帮助和赞助博物馆而建立的热心公共事业的公众性团体。13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主要包括藏品及其相关学科研究以及博物馆学研究14博物馆经营管理了解博物馆管理体制与法规了解博物馆人事管理和博物馆经费管理15数字博物馆了解其概念、功能、意义、要素、分类和特点。三、考古学概论1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考古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研究目的。2)了解考古学的主要任务、田野工作的原则和方法。3)了解史前期和历史时期中国考古学文化的主要特征。4)能运用考古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田野发掘与实验室分析。2考查内容1)考古学概述1.1)考古学的对象和任务7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地下出土的物质遗存,需要从对这些物质文化的解读来了解古代人们的行为和思想活动,以重建和补充中国古代的历史。1.2)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考古学的诞生和发展,了解古物学、金石学与考古学的关系。北欧三期论的诞生,从进化考古学向文化历史考古学的发展,当代考古学发展的新趋势。2)考古学基本概念2.1)考古学分支与种类对象时代分支如史前考古、历史考古等,方法分支如田野考古、科技考古、水下考古、航空考古、分子考古、实验考古等,专题分支如环境考古、人类体质考古、动植物考古、聚落考古、城市考古、农业考古、工业考古、陶瓷考古、建筑考古、美术考古、宗教考古、公众考古等。2.2)考古的年代学了解考古学各种断代方法,三期论、地层学、类型学、动物化石、树木年轮和纹泥等相对断代方法,以及碳 14、钾氩法、古地磁、铀系法等绝对断代方法的基本原理2.3)考古发掘了解考古发掘的规范与操作,水平和垂直发掘,探方和层位的控制,以及出土文物的采集、保存和记录。2.4)遗址的类型了解考古发掘的遗址类型,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洞穴遗址、石器制造场、新石器时代的村落、墓地、窖穴、灰坑、青铜时代的居址、庙宇、宫殿、贵族墓葬、村落和平民墓地,历史时期的城址和墓葬。2.5)考古材料的整理了解考古材料的野外处理,分类,类型学方法、考古学文化的定义,2.6)考古学的阐释文化历史年表,文化关系,传播迁移,文化生态,文化动力3中国考古学知识1)旧石器时代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文化,各时期重要的古人类化石,旧石器早、中晚期代表性文化。2)新石器时代了解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时期的主要考古学文化,掌握各考古学文化的年代范围、地理分布,主要的文化特征如陶器、石器、玉器、经济形态、聚落分布和葬俗等。3)青铜时代8夏商周三代主要考古学文化及其时空框架,主要文化的特点如陶器、铜器、玉器,主要城址和墓葬。4)铁器时代了解秦汉至宋元时期的城址和重要墓葬特点,玉器、铁器、金银器,陶瓷考古,佛教考古,建筑考古等。4技术、工具与其他文物1)石器技术与种类打制石器的技术和主要类型,旧石器技术的发展。磨制石器的发展和主要类型及功能,了解两种石器技术原料、加工、和分析研究的特点。2)陶器技术及种类了解陶器加工的特点,技术的变迁,原料处理、形制特征、加工技术与用途的关系,手工、慢轮和快轮的区别与意义。3)金属技术及种类铜器和铁器的生产、种类、用途。5重建历史1)重建史前生计从环境、动物、植物、器物、人类骨骸(食谱分析)和工具来提炼人地关系的信息,了解人类从狩猎采集向农业的转变。2)重建史前的社会从聚落形态来了解社会复杂化,人口规模、经济形态、聚落规模和等级、墓葬规模和等级、庙宇、城址和纪念性建筑的特点和发展。3)探索古代人类的思想了解墓葬的安置、纪念性建筑、玉器、青铜器奢侈品的象征意义,随葬品和墓室壁画如何反映了古代人们的宇宙观和生死观。6发掘、保护与利用了解考古发掘是一种破坏,地下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人类活动和盗墓成为地下文化遗产保护严峻的挑战,建立当代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开展公众考古教育活动。四、文物保护学概论1考查目标1)系统掌握博物馆环境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环境对于器物毁坏的影响。2)文物的现代科技断代的主要方法。3)文物材质和结构常用的现代分析方法。94)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5)能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2考查内容1)博物馆环境学1.1)博物馆环境学的任务温度、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光源的紫外线比例和主要空气污染物的浓度等基本概念。相对湿度、光照度、光源的紫外线比例的测量仪器。1.2)博物馆环境对于文物损坏的影响1.3)对于保存各类文物推荐的环境参数2)文物仪器断代的主要方法及使用的要点。2.1)如碳-14 法的原理和应用2.2)热释光法的原理和应用3)文物材质和结构的现代分析方法3.1) X 荧光分析(XRF)的原理和应用3.2) X 衍射分析(XRD)的原理和应用4)国际通用的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根据威尼斯宪章的精神,文物保护和修复的原则为:不改变文物的原貌,保持其原真性,修复部分与未修复部分有明显区别。修复时,应该保留器物老化产物(如青铜的锈蚀产物) ,使之 “修旧如旧” 。保护或修复的方法(或使用的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使用的保护或修复材料应经过多次试验才能投入实用。在没有合适方法,又非紧急必须时,可采用保守的环境控制方法。保护和修复过程要做好记录。在修复中,不允许任何臆造。如对于缺失部分,如没有足够的根据,就不能实行配补。5)能运用文物保护学的基本知识和保护原则来分析和解决一些保护的现实问题。5.1)相对湿度的计算一个密闭性较好的陈列柜的体积为 2 立方米,10时柜内含有 11 克水蒸气,试问其相对湿度为多少?由于错误地安装了照明系统等原因,致使柜内的温度升高至30 ,此时的相对湿度是多少?如在柜内同时展出金属和木质藏品,问哪一种藏品可能出现危险?请举例说明,这种危险可能的是哪种类型的?5.2)溶液的配制已知乙醇的比重是 0.7893,如何较简便和近似地地配制质量百分比浓度为 10%的苯并三氮唑的乙醇溶液 1000 毫升。105.3)光照的控制为了保护纸质藏品,在博物馆光照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5.3.1)选择光源:尽可能选用无紫外线的文物灯,至少限制光源紫外线比例。5.3.2)控制光照度,使之小于 50 勒克司。5.3.3)使用热敏或声控制光源,只有在观众接近藏品时,部分光源才点亮。5.3.4)使用藏品和复制品轮流展出,以减少总的光照量。四、考试方式与分值本科目满分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由各培养单位自行命题,全国统一考试。五、文博综合参考书目李晓东:中国文物学概论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0 年。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学基础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年。王惠贞编著:文物保护学 ,文物出版社,2009 年。栾丰实等主编:考古学概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年。于海广、王巨山: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概论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考研文库@kaoyanwenku.com